文章详情

守正创新阔步新时代 ——遂宁船山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综述

伟大的事业,伟大的变革,必定在承前启后、继往开来中向前推进。

金秋10月,全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召开,正式提出和系统阐述习近平文化思想,在党的宣传思想文化事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意义。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两次出席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就文艺工作、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哲学社会科学工作、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文化传承发展等主持召开会议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

在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关怀指引下,遂宁船山区旗帜鲜明强化思想引领,聚焦主线壮大舆论声势,多措并举提升文明程度,持续用力促进文化繁荣,积极主动应对风险挑战,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在守正创新中取得新进展新成绩,为谱写中国式现代化船山新篇章凝聚强大力量。

筑牢思想之基  党的创新理论落地生根

欲事立,须是心立。

10月27日,船山区委书记段勇到永兴镇联盟村,为基层党员干部讲授主题教育专题党课,扎实推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基层走深走实。

与此同时,区领导纷纷深入基层一线,到分管部门、所在党支部、所联系的重大项目和联系村党支部开展宣讲活动。

领导干部带头学、带头讲,各级一脉相承、环环紧扣、层层深入,专题宣讲分层分类全面铺开,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飞入寻常百姓家”。

一次专题宣讲,就是一次理论武装、一次思想锤炼。阔步新时代,船山区要当好中国式现代化船山的实践者和探索者,离不开党的创新理论的科学指引。

理论武装入脑入心。近年来,船山区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并坚持常态化长效化,不断夯实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的思想根基。聚焦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首要政治任务,船山区持续加强和改进党委(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以“关键少数”示范带动“绝大多数”。

全区意识形态领域主基调鲜明,主旋律响亮,正能量强劲。建立“扫黄打非”基层网格345个,打造四川省“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3个;成立船山区互联网行业党委,引领全区互联网企业和网络社会组织发挥优势、担当尽责;常态化开展“清朗”“天府清风”等专项行动,传播正能量,打造清朗网络空间。

用好用活“学习强国”平台,503篇稿件被采用刊播。打造“遂言遂语·船习新语”特色宣讲品牌,组建“星火相船”宣讲队伍,探索“船习新语·云课堂”线上宣讲形式,开展“大宣讲”“微宣讲”“云宣讲”等4780场次。

从党员干部到理论专家到先进典型,大家坚持讲理论和讲实践结合、讲道理与讲故事贯通,讲的是中央精神,说的是身边故事,暖的是群众心窝。

十年间,从繁荣城市到美丽乡村,从党政机关到工厂车间,从学校课堂到田间地头,党的“好声音”响彻船山大地,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成为船山大地最嘹亮的主旋律、最昂扬的精气神。

壮大主流舆论  时代强音激荡船山大地

9月1日,船山区宣介官大赛迎来了决赛时刻,19名宣介官脱颖而出。来自各乡镇、街道的青年“宣介官”结合特色工作,从不同角度展现了船山文化内涵和青年干部的干事热情。

今年来,船山区全面建立“乡村宣介官”制度,以12个乡镇(街道)宣传委员为主体,通过“一月一宣介”进行储备培养,宣介船山人文历史、非遗文化、网红打卡地等文旅资源,用青年人的视觉和方式讲好船山故事,展示船山形象。

建立“乡村宣介官”制度是船山推动宣传工作走深走实的一个掠影。党的十八大以来,船山新闻舆论战线以饱满的热情感知时代脉动,以生动的笔触记录时代变迁,用一件件优秀作品,讲好船山故事,传播船山声音。

从“相加”到“相融”再到“深融”,船山区融媒体中心成立以来,主流媒体全面挺进船山主战场,用坚定的立场、正确的观点、鲜明的态度、宏大的声势,有力传播党和政府的声音,生动展示社会发展主流,融合之路越走越宽,发展之效叠加释放。推出各类新闻3.88万篇,创作新媒体产品2535个,点击量超100万的产品21个。其中,船山区围绕《船山宣介官之看见遂州》《平凡星光耀船山》《船山融媒小记者带你玩乐船山》三大品牌,宣介船山文旅资源,策划创作系列短视频,获得社会各界一致好评。

宣传工作亮点频频。永和家园“端午”实景演出亮相中宣部献礼党的二十大大型电视专题片《领航》,与潼南区联合创作的生态文明广播剧《一江绿水》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播出,《河沙镇书记带您畅游美丽乡村》入选中组部党员教育中心“全国优秀电教片”,《茶旅店里点燃红色星火》获省委宣传部“讲述红色故事·赓续红色血脉”短视频展播二等奖;今年,船山区与四川广播电视台合作,拍摄乡村振兴题材情景剧《情满永和》、电视剧《绿水青山行》,全方位呈现船山文化元素和乡村风貌,提升船山知名度和城市形象。

重塑外宣业务、重整外宣流程、重构外宣格局,船山区在市委外宣办、市传媒集团以及四川日报报业集团等的共同帮助下,在中省主流新闻媒体刊播涉船报道5132篇/条,船山声音在全国、全省传播得更远、更广、更深入。

人在哪,凝心聚力的重点就在哪。

船山区严格落实“四个牢牢坚持”,持续巩固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目前已基本实现“三中心”空间聚合、功能融合、资源整合。

厚植文明沃土  构筑自信自强精神高地

伟大时代需要崇高精神的支撑,伟大事业需要榜样力量的引领。

四川好人“的哥”唐超,拼尽全力挽救落水路人,却把生命定格在冰冷的河水之中。

锦华社区的徐红,用12年时间证明了久病床前同样有孝子。

……

一个个闪耀的名字背后,彰显出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他们多数都是微不足道的“小人物”,没有惊天动地的旷世之举,却以基本的良知、朴素的情感、执着的信念,撑起了社会道德的脊梁。

精神文明,是社会发展最基本的底色。党的十八大以来,船山区宣传思想文化战线持续深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化文明培育、文明实践和文明创建,厚植文明沃土,涵养时代新风,日益构筑起船山人民自信自强的精神新高地。

创品牌,领风气。为遂宁市成功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贡献了主力担当;深化“四大创建”,创建国省级文明村镇、文明校园、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标杆”如雨后春笋遍布船山大地。

树典型,扬正气。先进典型是鲜活的价值观、有形的正能量。选树一大批先进典型88人次。

富思想,提心气。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130个,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点33个,“乡风文明积分卡”在北京展览馆“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展出并入选国家博物馆,精神文明创建全面提质拓面,从“一处美”到“一片美”,从“美环境”向“优服务”,从“广培育”到“共践行”,新时代文明风尚润泽船山。

讲奉献,聚朝气。实名注册志愿服务团体298个、志愿者10.5万人,志愿服务总时长超过400万小时,“传承国学诵读经典”伴读计划获省级十佳志愿服务项目,获评“四川省百名优秀志愿者”称号2人。

坚持守正创新 文化事业产业枝繁叶茂

知所从来,方明所往。

船山历史悠久、文化多彩。十年间,船山区深入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保护工作,完成市级文保单位中共遂南中心县委旧址排危修缮工程,建成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中心。实施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创新工作,深化夏鲁奇、王灼、邹和尚、张船山、李仙根等历史名人文化研究,王灼《糖霜谱》被《四川观察》“悠扬蜀韵 川流不息”栏目关注报道。

实施文化传承工作,正是着力赓续中华文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具体实践。截至目前,系统梳理各级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33项,其中成功申报省级9项、市级15项,拥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9位,2处非遗基地成功申报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节非遗体验基地。

文化传承见行见效。挖掘文物保护单位22处,其中省级4处、市级6处。依托传统节日,常态化开展“戏曲下基层”“川剧座场”等传统文艺演出活动,举办“万人赏月诵中秋”“五月初五话端午 爱国情怀代代传”经典诗词诵读活动25期,优秀传统文化不断焕发新活力。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围绕“养心文旅名城”和区域文旅康体中心建设目标,船山牵手“诗与远方”,推进文旅融合提质增效。2020年船山区被纳入四川省首批智慧广电示范区,2022年获得省广电局应急广播体系建设补助县,创成省级乡村旅游重点村、天府旅游名村、天府旅游民宿等重大文旅品牌16个,建成省级乡村文化振兴样板镇、乡镇综合文化示范站2个,荣获“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区”称号。2022年,船山区以全省第一入选天府旅游名县候选县,并获评第四批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

思想之光照亮前路,勇担使命再谱新篇。

站在新起点,船山区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并自觉贯彻落实到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切实将习近平文化思想转化为推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破瓶颈、解难题、开新局的强大动力,以新气象新担当新作为为全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魏琴 四川经济网记者 张琳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