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苏俊)12月27日,中共成都市委十四届四次全会暨市委经济工作会议召开。全会总结了今年以来的工作,以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为统领,对加快推进超大城市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依托智慧蓉城建设优化营商环境、明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进行系统部署。
“双流将坚定城乡融合发展正确方向,立足双流阶段特点和任务,努力创新城乡融合高质量发展空港表达,更好服务省市发展大局。”对如何贯彻落实好成都全会精神。中共双流区委书记欧昭表示,明年,双流区将重点做好“优规划、兴产业、提品质、强治理”四个方面工作。
突出“城乡一体”优规划,完善城乡融合发展空间布局
根据“三区三线”划定,双流466平方公里范围内,城乡面积约各占一半,9个镇街均涉及城市开发空间、耕地和生态控制区。下一步,双流区将坚持城乡一体规划设计管理,统筹编制镇级片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和村级片区国土空间规划,构建镇街组团发展的城镇体系。进一步把东升、西航港、九江建设成为“品质城区”,把怡心打造为“县域副中心”,把彭镇、黄水、黄龙溪建成“农旅”强镇,把黄甲、永安建成“工业”强镇,分组团推进一体规划设计,增强镇街联城带乡节点作用。
突出“先立后破”兴产业,筑牢城乡融合发展实体支撑
当前,双流三次产业中,一产占1.2%、二产占35%、三产占63.8%,对照“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要求,进一步把优结构、提质效作为高质量发展的着力重点,做强共同富裕的经济基础。
聚焦“农业+”,切实推动农业规模化精品化发展。着眼做强集体经济,强化涉农资金资源整合,在机场周边、成新蒲沿线等区域打造一批“小而美、小而精”的农商文旅体融合示范项目,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聚焦优结构,切实推动工业转型提质发展。未来,双流区抓工业需要“抓大不放小”,既发挥链主企业聚合效应,也聚焦专精特新强化企业梯度培育。下一步,将坚持“工业当先、制造为重”,聚焦“稳住头部、壮大腰部、夯实尾部”,通过支持调配产能、新增代工产品、回购厂房等方式找订单、稳存量,减少代工企业波动对发展影响;通过分类推进项目投产、企业扩产、上规入库优结构、扩增量,促进通威、比亚迪、新易盛等8个项目形成新产能,兴发铝业、川开电气等57家企业落实增产计划,展望能源等42家企业上规,推动产业渐进式转型;通过强化与高校院所合作促转化、提质量,培育新质生产力,重点抓好中核产业园等项目聚能成势,探索“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的双流路径。
聚焦重点片区建设,切实推动航空产业“客货并举、两业融合”发展。双流区将坚持稳住航空运输业和壮大其他航空产业并重。一方面,推动“客货并举”稳住航空运输业基本盘。将突出客运“精品化快线化”、货运“全货机全球化”发展,支持航司加密载客量大、客座率高、体验感好的精品商务航线,推动快线旅客占比提升至45%,明年新开通2条以上国际货运航线,形成25条以上通达美、欧、亚的骨干货运航线网络,实现航空客货运3000万人次、50万吨能级。另一方面,推动“两业融合”培育航空产业新增长点。
突出“增存并举”提品质,做强城乡融合发展功能承载
双流将坚持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深化“城市品质提升行动”,按实际管理服务人口规模配置公共资源,适度超前布局功能配套,加快教育医疗等次中心建设,做到优质、均衡、集约、高效,不断提升可及性、便利度和群众获得感。未来,双流重点抓两个方面:一个方面是抓城市有机更新,坚持“留改拆建”并举,以片区为单元,小规模、渐进式推动整体更新,通过微改造,既提升形象品质,又保留街巷肌理和文化记忆。另一个方面是,抓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特色功能村建设,统筹推进道路两侧业态植入、场景营造、产业发展等工作,以畅通的城乡路网促进一体化融合发展。
突出“智慧赋能”夯基础,提升城乡融合发展治理效能
下一步,双流区将立足人口变化的趋势,在做好“硬件”融合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党建引领,突出智慧蓉城与“微网实格”双向赋能,完善互联互通的城乡数据资源体系,深化基层智慧治理平台“多网合一”,推动基层治理可感可及可防可治。当前,双流区正结合不同镇街人口规模和管理任务,在全区范围优化统筹力量配置,构建与人口规模相适应的城乡管理服务机制,提高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