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闫新宇 李洋)1月10日,德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会上,德阳市市长刘光强代表市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记者注意到,报告中提出2024年德阳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是:地区生产总值增速高于省平1个百分点、7%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增速高于省平1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左右,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城乡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城镇新增就业4.2万人以上。
那么,如何实现这一目标?报告明确,德阳将重点做好九方面工作,包括推动同城融圈、打造中国装备科技城、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扩大有效需求、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改革开放纵深发展、全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持续增进民生福祉、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等。
在“拼经济”上下功夫,打造中国装备科技城与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无疑是两大关键抓手。
大会现场(德阳市委宣传部供图)
三方面同时发力 加速打造中国装备科技城
2023年8月,2023世界清洁能源装备大会开幕式现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正式向德阳授予“中国装备科技城”称号。
2024年,德阳将如何聚力打造中国装备科技城?
报告提出,从科技创新载体、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引育科技创新人才三方面发力。德阳将推动创新体系完善、资源布局优化、成果转化提速,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能源新赛道。
在科技创新载体上,德阳将主动融入国家和全省科技力量建设,强力推动德阳大学科技园建设,加大招院引所力度,入驻科研团队项目20个,推动清洁高效透平动力装备全国重点实验室承担更多国省专项,力争旌湖实验室纳入第二批天府实验室序列。围绕清洁能源、智能制造、通用航空、考古、育种等领域,创建省重点实验室、产业创新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新增国省级创新平台20个以上。
在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上,德阳将加强关键科技技术攻关,实施重点科研项目150个以上,集中攻关8万吨大型模锻压机锻造成形工艺智能化、变形抽水蓄能成套设备研制等关键核心技术,推动极端承压超大重型压力容器等创新成果产业化。建设成渝装备制造等中试研发平台20个,转化重大科技成果30项以上,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保持全省前三。
在引育科技创新人才上,德阳将健全“引育留用”全链条体系,实施“科技领军人才”“科技英才”计划,深化天府科技云服务,探索建立“人才飞地”模式,新增院士专家工作站7家,柔性引进高层次专家人才30人以上,引育科技创新团队2个、科技创新人才40人以上。
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德阳因工业建市、靠工业兴市,根基在工业,家底在制造业。
今年,如何更好推动工业强市产业兴市,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成为本次大会上备受关注的热点。
对此,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重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发展壮大“3+1”主导产业,构建优质高效服务业新体系,夯实高质量发展硬支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做大做强先进制造业方面,报告提出,德阳将以存量倍增、增量突破为主线,推进产业延链补链强链,全力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制造强市建设,培育能源装备、油气钻采、新能源材料、新能源汽车等特色优势产业链,打造白酒、烟草、电子元器件等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发展通用航空及无人机、智能网联汽车、生物医药、预制菜等新兴产业,布局发展工业机器人、工业软件、北斗导航等“新星”产业链。聚焦重点产业链,遴选“链主企业”11个,建立“四链”融合、“五长”协同机制,依托“链主”企业推动重点产业链锻长补短,加快191个重点工业和技改项目建设,力争今年制造业投资增长15%。
在培育壮大数字经济方面,德阳将推动数字化全链条赋能,加快构建“一核两带一飞地”产业空间格局,力争今年数字经济核心产业营收达500亿元。以天府数谷为核心,加快打造工业软件产业园,引育工业互联网优质企业8家,实施“千企上云、百企示范”行动,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建成数字化应用典型场景100个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