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聚焦德阳两会 | 全省首创!德阳三级人代会同步审议乡村振兴工作背后有何深意

2024-01-11 14:52:24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刘佩佩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闫新宇 李洋 白兆鹏 文/图 )1月10日,在德阳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一项议程吸引了代表们的特别关注——大会首次听取了《德阳市乡村振兴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此前,在县乡两级人代会上也审议了同级政府的乡村振兴报告,通过市县乡三级人代会同步审议,形成上下同频同振,全面发力共促共进,该举措属全省首创。

德阳首次实行三级人代会同步审议乡村振兴工作报告,背后有怎样的深意?反过来,《报告》又对德阳乡村振兴工作的推进有何促进作用?

人大代表在会上听取《德阳市乡村振兴工作报告》

为何此次要审议乡村振兴报告?

这是一次有益探索

“一方面,这是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和《四川省乡村振兴促进条例》的具体举措和有益探索,也是依法推进乡村振兴工作的实践路径。另一方面,向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乡村振兴工作,接受人民代表监督,既能够让全社会广泛了解乡村振兴,又有利于集中智慧力量参与乡村振兴、支持乡村振兴。”德阳市人大代表、德阳农业农村局局长江涛表示。

“市县乡三级人大同步审议乡村振兴工作报告的这种方式,充分发挥了人大依法监督的作用,推动了各级人大代表关心三农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必将有力促进德阳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江涛说,一方面,“监”在点子上,围绕乡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事情,通过对全年工作的讨论、审议,广泛收集代表意见建议,逐项明确工作目标和具体举措,将有力助推“三农”重点任务落地落实。

另一方面,“督”在关键处,这种模式,充分发挥了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让乡村振兴有了反馈问题的“信息员”、推动落实的“监督者”、为民说话的“贴心人”,将有效解决乡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问题。

“这份《报告》激发了市县乡三级7072名代表的履职热情,我们组织部分代表对《报告》(征求意见稿)进行讨论,收集修改建议106条,梳理后采纳88条。”德阳市人大代表、德阳市人大农委主任委员李嘉谈到。

德阳市乡村振兴局局长梅彩玲说,此次审议《报告》,将进一步凝聚共识,集聚力量多向发力,吹响德阳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的冲锋号。

当天,不少参会人大代表也表示,通过审议《报告》,全面了解了乡村振兴工作情况,同时,大家相互交流探讨,对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短板弱项,提出解决的措施和办法,将真正推动政府更好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报告》定下路线图和任务书

指引德阳打造农业农村三张名片

翻开这份《报告》,记者看到,报告全面回顾了2023年德阳市乡村振兴工作成果:一年来,德阳全面落实乡村振兴"一法一条例",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奋进奔三"的重要抓手,奋力打造"天府粮仓",加快建设和美乡村,统筹推进乡村"五大振兴",不断拓展农民增收渠道,农业农村经济稳中有进、持续向好,预计全年农业增加值增长4.1%、进入全省第一方阵。

同时,《报告》也确定了2024年德阳市乡村振兴工作的路线图和任务书,即打造农业农村工作三张“名片”。

打造“天府粮仓”重要承载地。德阳计划打造3个万亩高产粮油示范园区、10个以上千亩高产粮油示范园区,并在广汉全域打造“五良融合”示范引领区。

打造现代农业典型示范区。德阳将着力提升农产品精深加工水平,培育一批“有质、有量、有故事”的农业品牌,创建一批国省产业强镇、产业集群和现代农业园区。

打造乡村振兴特色样板市。德阳将在全市范围内建成一批德阳乡村振兴精品村,创建一批省级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村和全国美丽宜居村,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李嘉表示,作为全省第一个市县乡政府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报告乡村振兴工作的市(州),接下来,德阳将进一步完善机制,并推动《报告》审议成果转化为工作成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