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张肇婷 文/图 )新年伊始,万象更新。1月19日,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记者从会上获悉,2023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达18.35亿元,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两万亿元,达2.12万亿元,利润总额1433亿元,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效发挥了“顶梁柱”和“压舱石”的作用。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系统将如何乘势开新局呢?“具体来讲,要围绕“六个提升、两个强化”抓好八个方面工作,推动国有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了今年的工作部署。
全省国资国企工作会议现场
量质双升: 一组组数据亮出“硬核成绩单”
蜀道集团、成都兴城集团连续两年进入世界500强、全省地方国企控股上市公司总市值近1.3万亿元、全省国资国企对外承包工程及境外投资项目合同总金额累计3622亿元……一组组亮眼的数据彰显出四川国有经济澎湃动能。回望2023年,全省国资国企系统推动各项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跨过三个万亿台阶,达18.35万亿元,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两万亿元,达2.12万亿元,利润总额14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1%、11.9%、25.1%,其中省属企业资产总额达2.63万亿元,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7000亿大关、达7014亿元,利润总额突破300亿元、为30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13.2%、15.4%。
量的合理增长,伴随质的有效提升,国有经济战略支撑作用明显增强。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2023年,国资国企聚焦主责主业发展实体经济,加快布局结构优化调整,更好服务国家和全省重大战略。一方面,现代化产业布局全面加速。省属企业在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同比增长20%。四川发展(控股)公司在生态环保、先进材料等4大实体产业新增投资占比达58.7%,利润同比增长38.1%。成都围绕先进制造业、集成电路、生物医药等26个重点产业链和“5+N”产业生态体系,加大国有资本布局。宜宾组建绿色新能源等6大产业基金,投向动力电池、晶硅光伏等战略性新兴产业47.2亿元。
另一方面, 区域协调发展的支撑也更加有力。聚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川渝国资国企持续深化合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已落地6支子基金,子基金总规模近100亿元,已储备9支储备子基金,总规模将超200亿元。深化“国企市州行”系列活动,国资国企与德阳、攀枝花、内江等5个地市签署合作协议137个、协议投资额超3000亿元。
乘势而上:围绕“六个提升、两个强化”抓好八个方面工作
会上,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表示,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将围绕“六个提升、两个强化”抓好八个方面工作,推动国有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在提质增效稳增长,着力提升价值创造能力方面。 今年,国资国企将聚焦能源资源保障、重大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等重点领域,将加快实施一批强牵引、利长远的重大项目,推动竣工项目早投产、在建项目加快建设,形成更多实物工作量,夯实经济运行持续向好的基础支撑。
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着力提升企业活力效率方面。四川国资国企将加快推动国有资本向国计民生的重要领域、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环节、前瞻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中;加快同类业务横向整合、产业链上下游纵向整合,整合重组全省重点产业领域资产资源,积极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大企业大集团。此外,国资国企还将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四川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实施方案即将印发,今年要在重点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在加大科技创新工作力度,着力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方面。2023年,全省地方国有企业研发投入213.8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省属监管企业研发投入91.7亿元、同比增长29%。省国资委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将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促进产学研用有效贯通,提升创新驱动发展能力,2024年省属监管企业研发投入强度力争达到1.4%。
此外,2024年全省国资国企还将在加快布局结构优化调整,着力提升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支撑力;强化国资监管,着力提升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高效化监管水平;守住安全发展底线,着力提升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聚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强化战略支撑托底功能;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强化党建引领保障作用等方面重点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