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内江讯(林巧 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1月24日上午9时许,在隆昌市古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居民曾克华前来咨询办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相关政策。“她们先给我介绍政策,再给我细细算账,刚进来一头雾水,现在弄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了。”
古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地处城市西区核心位置,服务辖区内29个村(社区)约16万余人。该中心先后荣获省级“示范便民服务中心”、隆昌市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先进集体等荣誉。
为何能获得如此示范荣誉,记者走进一探究竟。
古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
“空间整合+”从“封闭型”变成“开放型”
走近大厅,记者看到整个大厅为亲民化开放式布局,大厅中心布局环岛式办事窗口区,大厅两侧的儿童游乐区、图书阅览区、自助服务区凸显人性化细节。
据介绍,古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于2022年5月启动建设,当年10月正式投入使用。参照标杆型便民服务中心的标准设置14个窗口,其中5个无差别综合窗口,办事实现“只跑一个窗”,3个保险类综合受理窗口,2个潮汐窗口,4个“政务服务+”特色窗口,每个窗口配备AB岗工作人员。
在大厅入口右侧,方便群众取用的雨伞、直饮净化水、服务柜一溜排开,面向落地窗设置的桌椅书写区,纸张、笔、老视镜、高拍仪等悉心准备。翻开意见簿,“停车场无法停电瓶车”“建议母婴室增加制热设备”等意见建议下面一一有了回应。如果细心搜寻这些意见建议已在中心落地实现。
“到这里来办事既方便又舒心。” “带小孩不用担心哭闹,娃娃在这里可以看书、玩玩具。”……前来办事的群众,面对记者的采访,争先表达对便民服务中心的认可。
图书阅览区
“政务服务+”从“办事型”转向“平台型”
“政务服务+”特色窗口有何特色?
在旅游推荐和文化服务上,古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推出“政务服务+文旅”,巧用大厅空间打造隆昌景观展示、特色美食等版块,为群众提供旅游咨询、门票订票等9项服务。
在法律服务方面,中心与隆昌市司法局合作推出“政务服务+法律咨询”,为群众提供法律事务咨询、法律援助申请等群众关心关切的服务。此外,中心还与农商行、邮政等单位合作,推出“政务服务+金融”“政务服务+物流”,提供生活缴费、电商代购等服务。
除此之外,中心还吸引了140余家社会组织入驻,开展便民服务类、社区事务类、公益类等活动,丰富了群众的日常生活。
“升级后的便民服务中心,从原来的单纯‘办事型’转向‘平台型’,越来越多的部门、社会组织愿意在便民服务中心设点。”古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主任刘莉认为,创新打造“政务服务+”窗口,通过链接引入丰富的政务资源和社会资源,拓宽政务服务的内容边界,形成了将政务服务延伸到家门口的服务新格局。
居民询问政策
“便民服务+”从“你要办”升级“帮你办”
“我在重庆那边工作,退休后一直住在隆昌。”隆昌市古湖街道跃进街社区居民许芬回想起以前每年回重庆办退休年审,连连摇头。“现在好了,我不仅不用去重庆,还不用出门就能把年审办了。”
由于隆昌地处川渝交界处,辖区内常住的重庆籍群众较多,为了方便这些群众办事。古湖街道便民中心特设了“川渝通办”窗口,实现了重庆人在隆昌办重庆事。
社会保障卡挂失、身份证换领、婚姻登记预约服务……随着一项项“川渝通办”事项的落地,给两地群众带来切实的便捷。
“如今川渝通办升级为跨域通办了。”古湖街道便民服务中心副主任钟国巧介绍,随着城市间信息壁垒的消融,数据多跑路、办事少跑腿,实实在在提升了群众的获得感。
此外,古湖街道整合群众需求和志愿服务资源,组建“小马志愿服务队”“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红十字众志救援队”“巾帼阳光志愿服务队”等8支志愿服务队,注册志愿者1800余人,为群众提供帮代办、纠纷调解、妇女儿童关爱等志愿服务。
“这是我们开发的便民服务小程序,为群众提供‘帮代办’全方位服务,群众有什么需求,在上面点击留言,志愿者就能上门服务。”刘莉介绍,群众在小程序上预约后,“帮代办服务小管家”会在后台及时响应处理,甄别群众的不同需求后将预约订单分流到相应的志愿服务队,由志愿服务队安排人员及时上门服务。
为了保证志愿服务能够常态化持续开展,古湖街道采取了积分兑换的方式激励志愿者的参与积极性。志愿者可以获得与服务相匹配的爱心积分,在街道爱心超市以及合作商家处兑换相应的实物奖励、购物折扣、志愿服务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