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唐千惠 张肇婷 文/图)2月1日下午,省政府新闻办在成都举行四川省国资国企改革发展工作新闻发布会。会上,省政府副秘书长、省铁路机场办主任张勇介绍,近年来,四川持续深化改革攻坚,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重大突破,2023年四川国资国企改革主要取得三个明显成效,国有经济运行呈现四方面亮点。
发布会现场
高质量发展取得“三个明显成效”
去年,新组建的蜀道集团成为省属第一户世界500强企业,并完成投资1969亿元;川煤集团通过改革重整“涅槃重生”,资产负债率由134.7%降至75.3%;川航集团与南航、东航等签署川航股份120亿元增资扩股协议……
“一批长期制约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我省国企改革三年行动重点改革任务评估连续两年获评A级。”张勇介绍,去年,国资国企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三个明显成效”:
在健全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和国资监管体制上取得明显成效。全面落实“两个一以贯之”,将党的领导有效融入公司治理,“三重一大”决策实现制度化、清单化、规范化,党组织前置清单完成率达100%,集团董事会“外大于内”即外部董事大于内部董事占比达100%,推动将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同时,强化清单管理,建立专业化体系化法治化监管体系,健全出资人监督和纪检监察、巡视巡察监督、审计监督等协同高效的监督机制。
在推动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上取得明显成效。省属国企在六大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布局同比增长20%,组建28支科创基金、总规模达427.7亿元,主要投向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等领域。
在提高国有企业活力和效率上取得明显的成效。市场化经营机制普遍建立,省属国企经理层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完成率达100%;深入推进三项制度改革,新聘任管理人员竞争上岗占比达到99.5%;省属国企实现全员绩效考核全覆盖,193人因考核不达标被转岗、待岗、降级。85户企业实施中长期激励,其中,四川路桥、华海清科等5户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董事会行权履职能力持续提升,省属国企集团层面配备外部董事48人,766户子企业建立董事会、661户实现“外大于内”。
国有经济运行呈现四大亮点
“正是由于国企改革三年行动这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的落地落实,全省国资国企内生增长动力显著增强,在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中有效发挥了‘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张勇表示,总体来看,2023年国有经济运行呈现四方面亮点。
企业规模迈上新台阶。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资产总额再上台阶、达18.35万亿元,同比增长15.1%,其中,省属国企资产总额达2.63万亿元、同比增长12.1%。
经济效益再创新高度。全省地方国有企业营业总收入首次突破2万亿元、达到2.12万亿元,同比增长11.9%,其中,省属国企营业总收入达7014亿元,同比增长13.2%。利润总额再创新高,达1433亿元,同比增长25.1%,其中,省属国企利润总额达301亿元,同比增长15.4%。
发展质量塑造新优势。全省地方国有企业收入发展质量不断提升,营业收入利润率为6.5%,同比上升0.7个百分点。运行效率显著改善,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48.2万元/人,同比提高4.5万元/人。债务风险可控,平均资产负债率68.4%,没有发生重大的违约暴雷事件。
增长动能实现新提升。全省地方国有企业投资持续发力,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115亿元,同比增长6.2%,其中,省属国企2253亿元、同比增长12.3%。创新能力持续增强,研发投入214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省属国企91.7亿元、同比增长2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