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新型工业化看四川·看支撑之坚丨创新为“薪” 四川“烧旺”新型工业化这把“火”

2024-02-07 13:26:29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何羽佳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微信图片_20240206145031.png

不创新,注定落后;善创新,后发赶超。创新发展,为四川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提供“硬支撑”。

去年9月,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

将目光聚焦四川。省委十二届三次全会专题对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指出,四川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攻方向之一便是突出创新驱动引领。

再看具体成绩。白鹤滩水电站、国产大飞机C919、“鲲龙”AG600、“玲龙一号”、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这些“中国制造”的“新名片”都有“四川造”保驾护航。

四川,正紧握创新“王牌”,为“工业兴省制造强省”培育更多的动力和空间支点。

紧握创新“王牌”

挺起制造业发展“硬脊梁”

制造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而创新是制造业发展的源动力和主引擎。

“高技术产业稳定增长。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5.4%。其中,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业增长12.4%,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增长7.3%,医药制造业增长5.5%。”日前,四川2023年经济“成绩单”出炉。数据增长的背后,是高技术产业向上向好的蓬勃发展势头,也彰显了创新的“硬支撑”作用。

创新驱动,四川造出了“争气机”。

去年3月8日,被誉为中国“争气机”的全国首台自主研制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发电机组,在广东华电清远华侨工业园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顺利完成72+24小时试运行,成功转入商用阶段。这标志着我国全面掌握了F级重型燃气轮机设计、试验、施工、调试、运维等方面的标准体系和工艺规范,能够为清洁能源领域提供自主可控全链条式的“中国方案”。

“产品从设计、材料、制造到试验,几乎都是从零开始。”据悉,东方电气集团和中国华电等央企强强联合,于2009年开始率先在国内开展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研制。“啃下重型燃气轮机自主化这块‘硬骨头’,历经13年,实现‘0’到‘1’的不断突破。”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G50发展中心副主任李鑫讲述研制历程时感慨万千。

G50是东方电气集团对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的一个内部代号。李鑫介绍,在G50研制过程中,解决了多项关键核心技术难题,东方汽轮机获得授权发明专利136项,参与制订国家/行业标准6项,形成燃机设计/制造标准超1000项,完整掌握了重型燃气轮机自主设计、制造、试验全过程能力。

“目前,东方电气集团已具备了燃机全部部件的加工制造能力。”东方电气集团东方汽轮机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国内首台自主研制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完工发运仪式在东方电气集团举行.jpg

国内首台自主研制F级50兆瓦重型燃气轮机完工发运仪式在东方电气集团举行(东方电气集团供图)

事实上,近年来,四川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打出“组合拳”。依托产业集群,布局建设成德高端能源装备产业集群创新中心、航空发动机研发科创中心等创新载体,在共性技术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并推进科研成果转化。同时,采取“揭榜挂帅”等创新模式,为集群引进领域内顶尖科创团队及高层次创新人才,梯度培育人才队伍。

经济和信息化厅装备工业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四川的目标是,“向着打造世界级重大技术装备产业集群奋进,瞄准优势资源打造创新策源地”。

磨利“创新”这把宝剑,四川步履不止。

激活创新“春水”

锻造高质量发展“强引擎”

有创新就会有发展,谋创新就能谋未来。一直以来,四川加强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加快建设新型产业重大创新平台,推动行业龙头、骨干企业牵头联合产业链上下游、科研院所等建设产学研公共创新载体,推进产业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攻关。

我省获批的西南地区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在超高清视频领域构建了高能级重大创新平台,针对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重大需求,打造贯穿超高清视频领域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和价值链的创新体系,在关键技术和产品上实现知识产权自有,核心技术自主可控。

微信图片_20240206143312.jpg

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供图)

“我们自主研发的国产化8K摄像机已进行场景试用和小批量试产,大屏解码终端已形成样机。”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负责人介绍,下一步,将致力于突破前沿技术和关键共性技术,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和商业化应用,面向国家战略安全、工业制造、医疗健康、防灾抗灾、交通基建、文化传播等领域,持续推进制播设备、终端产品、显示面板、集成电路等产业链的升级换代,形成典型应用示范。

据悉,截至目前,四川共认定四川省丘区山区智能农机装备、工业云制造等14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建成我省首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同时,积极推动动力电池、智能传感器、预制菜等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培育工作,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产业链与创新链深度融合。

让更多科技成果走出实验室、走上生产线、走向大市场,必须盯紧科技成果转化这个关键环节。那么,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如何精准发力?

“实施企业创新主体培育提升行动,以企业为主导深化产学研合作,推动企业整合创新资源,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经济和信息化厅相关负责人说,还要聚焦核心基础零部件、核心电子元器件、工业基础软件、关键基础材料、先进基础工艺、产业技术基础等短板瓶颈,编制年度产业基础优质基础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任务清单,启动包括产品设计、材料开发、工艺优化、批量生产、示范推广等在内的“一条龙”应用示范项目。

近年来,我省进一步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创新“雁阵”不断壮大 ,激活创新一池春水。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省省级及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共131家(其中,国家级37家),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共1646家(其中,国家级95家),数量创历史新高,居西部第一。

“烧旺”新型工业化这把“火”,四川手握创新“王牌”,驱动“四川制造”在高质量发展之路上一往无前。

(四川经济网记者 刘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