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工业,是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
无农不稳,无工不富。
从青藏高原走来,历经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实现从“木头经济”到“水头经济”,从“一体两翼”战略实施到构建起“5+N”生态工业新体系的链式成长。
阿坝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主导推进新型工业化,锚定发展特色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这一主攻方向,坚持做大规模与提升质量并重,聚力打造支撑阿坝未来发展的支柱产业。
时序轮替中,始终不变的是奋进者的身姿;历史坐标上,始终清晰的是奋进者的步伐。
今日之阿坝,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工业经济发展后劲十足,探索出了一条保护与发展并重、生态与经济共赢,且符合州情、富有特色的工业化发展道路,让工业经济成为推动和引领阿坝经济实现跨越发展的主导力量。
未来,这里将是新千亿产业集群地。阿坝州正加快建设国家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向千亿级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百亿级锂电产业集群挺进,到2027年,产业培育取得新进展,形成生态旅游、清洁能源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高原畜牧、锂电2个百亿级产业集群,特色果蔬、战略性新兴2个50亿级产业集群,现代产业新体系骨架基本形成。
阿坝,这个动能澎湃的地方,正在点燃新型工业化经济新引擎。
生态立州 “绿色家底”擘画未来蓝图
在位于海拔3900米的阿坝州小金县美兴镇大坝口村,总装机10万千瓦光伏发电场占据了多个山脉,数以万计的光伏发电板,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源源不断地为国家输送着清洁能源。
通衢大道穿云而来,电力水利造福一方。
去年4月,毛尔盖电站水光互补、金川嘎斯都、阿坝查理“光伏+N”等重大项目集中开工,项目总装机规模202万千瓦,总投资97.2亿元。
大力发展水电产业,积极推进光伏开发,因地制宜发展风能,着力打造“风光水储”多能互补的清洁能源体系......随着国家“双碳”目标提出,阿坝州已经锚定加快打造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力争到2027年实现3个“超千万”,即:水电装机超1000万千瓦,风光装机超1000万千瓦,电能送出能力超1000万千瓦。
清洁能源产业,是阿坝州以绿色为底色,发展绿色工业的一个缩影。
生态立州,则是阿坝州发展贯穿始终的核心和要义。
红原绿色工业园
受20世纪“木头经济”的发展困惑。阿坝,如何实现“木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变,把“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
答案是绿色发展,发展绿色工业。阿坝州蕴藏丰富的水能资源,也是全省太阳能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价值巨大。截至目前,全州清洁能源理论蕴藏量90592万千瓦,技术可开发量21313万千瓦,已建成清洁能源装机约645.6万千瓦,在建水电装机465万千瓦,并投产花海、卓坤等12个光伏电站,合计装机达42.5万千瓦。
花海光伏电站
从建设清洁能源绿色开发和锂资源生态开发示范基地,到建成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实现“单一经济”到“多元化”的转型升级,清洁能源和锂电产业已成为阿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支撑。
接下来,阿坝州将分期有序推进覆盖13县(市)、共计156个、总规划规模8039万千瓦的光伏项目建设,积极探索氢能、风能开发利用,大力推进“风光水储”多能互补、源网荷储融合发展以及新能源相关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延伸,加快建成国家级清洁能源基地。同时,将科学稳慎开发锂矿资源,从采选、加工到应用的全产业链发展。
绿色工业发展离不开科技支撑。当前,全州共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绿色工厂2个,州级企业技术中心27家,省级创新型企业7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4家,科技创新对阿坝工业经济支撑引领作用明显增强。
如今,工业在阿坝州高质量发展中挑“大梁”的作用日渐凸显,清洁能源和锂电产业迅猛发展,实现了从“木头经济”到“生态经济”的转型,“5+N”生态工业产业新体系正成为阿坝工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新引擎。
园区兴州 “飞地模式”引领创新发展
厂房车间里,机器加速运转,生产线上一片忙碌……走进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内,处处洋溢着干事创业的热情。园区工作人员康真初正在准备园区新一轮扩容的基础材料。她的身后,横在德阳市与阿坝州之间的是高耸入云龙门山脉。
德阳,拥有优越的区位优势、深厚的工业基础和先进经验;阿坝,拥有丰富的水能、矿产、生物资源等发展生态经济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
“我大学学的专业是应用化学,刚好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主要是以发展锂电为主,正是我的用武之地。”康真初说,她很开心能以自己所学,为高原家乡与平原城市的“飞地模式”作出自己的贡献。
2023年,在“飞地”园区的强力拉动下,阿坝州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4%。
工作人员正在加快生产
什么是“飞地”园区?
据了解,“飞地”园区,是推动民族地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载体和工作创新。重点就是引导民族地区在成都平原经济区、市(州)内条件适宜地区共建飞地园区,促进省内相对发达地区与民族地区融合发展,积极打造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合作平台,充分发挥省内各地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努力增强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内生动力。
阿坝州立足“川西北生态示范区”定位,生态地位突出、自然资源丰沛、民族文化多彩,在全省生态安全格局中具有重要战略地位。“飞地模式”创造出了一种新型的地区间横向生态补偿机制,为阿坝州在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上实现了双赢,让阿坝工业实现了更好发展,下游地区的生态安全也得到有效保护。
随着瞄准国家双碳目标引领的新能源浪潮,继成阿工业园之后,2014年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开工建设,在不断总结经验中,“飞地模式”正加快步伐走向成熟。
成阿工业园区
目前,阿坝州已经全面构建州内、“飞地”联动的“一核三地多点”园区发展新格局。建成省级开发区3个,县域中小微企业产业园区13个。2023年,成阿工业园区规上企业已达112 户,新培育8户企业上规,实现工业总产值364.9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76.44亿元,实现税收7.35亿元,成功创建四川省绿色低碳优势产业重点园区;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规上企业已达23户,实现工业总产值191.91亿元,营业收入179.45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53亿元。
作为重点发展以锂电产业为主导的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主要承载地,德阿生态经济产业园已迈入百亿园区。
除此之外,以新能源与智能网汽车、5G、智能制造、电子信息及数字经济、生物医药为主导的绵阿产业园也正加快建设,向更加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战略,更加符合生态环保要求转型升级,大步进军高科技和战略性新兴产业。
工业强州 纵深推进新型工业化
党的二十大报告将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作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一项重要目标。
去年,省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四川省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指出,必须把推进新型工业化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快建设服务国家全局、体现四川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奠定坚实基础。
阿坝州地处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核心区域,是长江黄河上游重要水源涵养地,是国家划定的重点生态功能区,肩负着维护国家生态安全的重要使命。
一直以来,绿色生态都是阿坝州最大的财富、最大的价值和最大的品牌。
推进新型工业化,阿坝,如何作答?
“忽视生态建设搞经济发展是‘竭泽而渔’,离开经济发展空谈生态建设是‘缘木求鱼’。”阿坝州有关负责人表示,阿坝早已立下生态优先发展原则,正探索生态不断加强、环境持续优化、经济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去年,阿坝州委十二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中共阿坝州委关于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聚焦新型工业化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的决定》,并提出,要充分发挥第二产业“联一产带三产”作用,聚焦新型工业化培育现代产业新体系,着力推动传统主导产业提质增效、特色优势产业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速发展,为全面建设现代化新阿坝奠定坚实基础。
对此,阿坝州将积极培育生态旅游产业集群、清洁能源产业集群、高原畜牧业产业集群、特色果蔬产业集群、特色文化产业集群、中藏羌医药产业集群、现代物流产业集群、锂电产业集群、碳汇产业集群、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等十大优势产业集群。
阿坝汶川乔源气体
同时,高质量建设现代产业园区,大力发展“飞地”产业园区,发展壮大县域中小微企业产业园,打造“国、省字号”后备园区,推进州内工业园区转型升级,提升园区现有产业层次和水平,推动传统高载能产业向现代化、绿色化发展,不断提升园区综合竞争力。
新兴绿色加工业健康发展,水电传统产业不断壮大,绿色载能企业技改升级步伐加快,一批循环项目建成投产……阿坝州正立足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和功能区发展定位,聚焦绿色发展理念,构建可持续发展的“5+N”生态工业新体系,推动新型工业化发展。
持续优化投资环境,招商引资成效凸显,绿色工业踔厉崛起,传统产业提档升级,新兴产业开始发力,阿坝工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正逐步得以展现。
站在历史与未来的交汇点,阿坝已吹响转型发展的号角,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体系建设,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抓发展”,走绿色工业发展之路,奋力谱写现代化阿坝建设新篇章。
(四川经济网记者 严易程 文/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