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省第二大经济体、川渝第三城,多重政策优势和战略机遇交织叠加,“国之大者”与“省之大计”在绵阳历史性交汇。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绵阳科技城建设,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寄予殷切期望。国家有关部、委专门出台文件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赋予了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的光荣使命。四川省委、省政府对绵阳发展寄予厚望,赋予了加快建成省域经济副中心的时代重任。
如今的绵阳,创新资源富集、产业基础坚实、发展环境优越,经济社会发展持续向好。京东方第6代生产线、埃克森新能源电池产业园(一期)、惠科第8.6代薄膜晶体管液晶显示器件生产线等百亿级项目建成投产,巨星永磁烧结钕铁硼新材料项目、创明新能源电池产业园、炘皓高效单晶电池智能工厂(二期)等百亿级项目加快建设……
绵阳位列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第17位、两年提升24位、是全国进位最快的城市,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位列2023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第66位、两年提升19位、是全省进位最快的城市;成为全省唯一获评国务院激励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州,展现出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动力和巨大潜力。
绵州大地万象更新、活力迸发,正在绘就以新型工业化为引领的高质量发展新蓝图。
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
“咬定青山不放松”
新型工业化开新篇
“看,我们生产线已经开足了马力。”巨星永磁材料企业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总投资280亿元的“年产10万吨高性能烧结钕铁硼永磁新材料项目”,实现了一个周期年内从落地、建设再到投产。预计2024年达产2.5万吨产能。
“咬定青山不放松”,这只是绵阳抓工业劲头足的一个缩影。近年来,绵阳立足产业基础优势,把握电子信息、先进材料、装备制造、食品饮料四大特色优势产业发展新趋势,统筹抓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壮大,着力锻长板、补短板、提价值,全面实施新型显示、核技术应用等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链工程,加快打造全省领先、国内一流的先进制造业集群。
去年7月20日,绵阳市委八届六次全会通过《中共绵阳市委关于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明确了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任务书”、“施工图”,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构建“4+8+1”工业产业体系明确了目标路径,在实施四大特色优势产业提质倍增工程、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成链工程以及前瞻部署未来产业等方面都作出了明确的安排。
绵阳围绕八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四大未来产业建立了产业链链长制,链长由市级领导担任,按照“一条产业链、一家链主企业、一名首席科学家、一个工作专班、一套扶持政策”的工作模式,推进产业强链补链延链。为实现“三年攻坚、五年倍增”目标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举措。
“园区提质、企业满园”持续发力
筑牢新型工业化“底盘”
1月9日,位于绵阳安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总投资30亿元的“中南高科—绵阳安州擎动未来产业园”生产基地二期项目建设现场,工人们正加紧施工作业。为了确保该项目在今年上半年如期竣工,大家铆足干劲抢抓工期。
谋划新产业新赛道,推动园区提档进位。绵阳创新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持续优化园区主特产业布局,推动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向园区集聚。2023年,绵阳出台了《绵阳市支持园区高质量发展十条政策措施》,推动园区走特色化、集约化发展路子,以园区高质量发展引领带动全市高质量发展。
除此之外,梯次培育优质企业也是绵阳狠抓产业园区建设的重要着力点。“通过实施重点企业梯次培优行动,全国制造业民营企业500强、电子信息竞争力百强、电子元件百强企业各达3户,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达5户,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达35户,长虹、九洲、绵阳京东方通过四川省首批制造业领航企业认定,省‘贡嘎培优’企业达13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283户。”绵阳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介绍。
园区蓬勃发展,制造业迈向高端化,塑造制造强市新优势。去年,绵阳成功入选先进制造业百强市名单,排名第66位,较前年上升4位,同时,还入选国家第五批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综合类),成为继成都、重庆之后西部第3个入选城市、西部地级市唯一入选。
中国(绵阳)科技城激光技术应用产业园
坚持科技创新引领
新型工业化尽“新”而为
科技创新是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要引擎,又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绵阳作为中国唯一科技城、四川第二大经济体,如何以科技创新奋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绵阳给出的答案是:提能力、育赛道、优生态。
为提升产业自主创新能力,绵阳建立446项关键核心技术需求库,面向全国发布,成功举办3场榜单发布会,25个项目被“揭榜”,北斗三号导航民用芯片取得重大技术突破,自主化无载体镥-177同位素生产入选“近年来核技术应用领域十件大事”,核电用扁钢打破国内热轧扁钢最薄纪录,医用回旋加速器等产品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替代。
培育新赛道新动能,对于推动科技创新也至关重要。绵阳大力发展核技术应用、激光技术应用、光伏储能及无人机等领域“新赛道”。富临精工等6户企业入选省首批新赛道领先型“赛手企业”,新型显示、核技术应用、无人机3个产业入围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连接器产业、特冶新材料产业获工信部认定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为优化产业创新生态,绵阳还出台“科创十条”“金融十条”,设立科技银行,打造科创基金集聚区,已入驻金融机构13家、基金规模近300亿元;设立科技顾问和科技助理,参与科技型企业一线生产研发,已收集技术需求和科技成果700余项,完成对接400余项,促成120余项科技成果转化。
除此之外,绵阳还以“人才引擎”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出台《金融加强支持人才创新创业十条措施(试行)》,进一步优化人才创新创业生态,深化金融支持人才创新创业政策实施效果。
为了推进新型工业化拥有源源不断的“活水”,绵阳出台《绵阳市更大力度促进招商引资10条措施》,以更大决心、更强力度促进招商引资,创新方式,强化保障,进一步营造招商引资良好氛围。另一方面,绵阳持续优化改善营商环境,为新型工业化提供“软实力”支撑,去年5月8日,绵阳市优化营商环境大会召开,全力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绵阳打响“有需必应、无事不扰”营商环境品牌,更好护航绵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四川经济网记者 陈康 庄祥贵)
(本文图片由绵阳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