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绵阳科技城: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能级平台

“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走在绵阳街头,这是可见度最高的城市标语。

从全局谋一域,以一域服务全局。作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唯一科技城,中国(绵阳)科技城(以下简称:绵阳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自2022年11月实质运行以来,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

绵阳科技城位列《科技城百强榜(2023)》全国第8位、西部第1位,绵阳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位列2023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竞争力50强第17位、两年提升24位、是全国进位最快的城市,获评全国十大最具科技创新潜力城市。

绵阳高新区作为科技城直管区,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2023年实现GDP增长9.4%、增速高于全市1.4个百分点,规上工业总产值实现1023亿元、占全市的28.4%,成为全市首个千亿园区,入围2023全国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

绵阳科技城在推进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精准发力,全面落实四川省、绵阳市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策部署,积极打造全省新型工业化高能级平台。

949a9616fe10492656262fec7ca6dd92.jpg

总投资100亿元的埃克森新能源项目加速建设

向改革要动力

以创新谋发展

2024年1月的一天,绵阳科技城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的办公室内和往常一样,又开始了一天的忙碌。

据该局负责人介绍,2023年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在全市率先发布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三年行动计划,组织开展21家重点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诊断,长虹“CHiM工业互联网平台”成功获批全省首个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面向离散制造的柔性生产执行管控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工业互联网APP优秀解决方案。

绵阳科技城新型工业化和数字经济局是通过机构改革整合设立的新部门,全面启动数字赋能制造业。这仅仅是绵阳科技城坚持向改革要动力的具体体现之一。

2022年7月,国务院办公厅发文支持绵阳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明确科技城建设“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高地”等战略定位。

2023年12月,四川省委、省政府出台政策支持绵阳发挥科技城优势加快建成川北省域经济副中心。

为此,绵阳市委、市政府立足长远,创造性地将科技城的创新政策、科技资源与绵阳高新区产业基础好、承载力强的优势相结合,新的绵阳科技城党工委、管委会与绵阳高新区进行整合。由此,绵阳高新区成为科技城直管区,打造绵阳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试验田”。

改革进一步激发了创新活力。绵阳科技城创新建设“云上大学城”“云上科技城”,积极打造创新联合体,推进产业链创新链深度融合。大力推进储能电池、永磁材料、集成电路等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重点支持建设中电科九所先进磁性器件及应用技术创新基地、华尔科技集成电路中试研发平台、巨星稀土永磁研究院,推动长虹、京东方等与中物院联合开展核心技术攻关,推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向改革要动力、以创新谋发展,让绵阳科技城作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功能进一步凸显。以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为例,该园区的新型显示、新能源、高端装备主导产业,磁性材料、智能终端等产业,正加快实现产业结构高端化、产业发展集群化、产业能级规模化。2023年区属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1%、高于全市11.7个百分点,规上工业企业达133户,全年新增500亿级企业1户、200亿级企业1户。

育主体壮集群

优环境提质效

在2023年11月22日至26日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绵阳)科技城国际科技博览会上,长虹、九洲等一大批“绵阳造”科技产品集中亮相,凭实力圈粉无数。

这些在科博会上闪亮登场的“高精尖”产品,彰显了绵阳的科技硬实力,也体现了绵阳科技城推进新型工业化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丰硕成果。

“推进新型工业化,首先体现在创新主体的培育力度和研发经费的投入强度上。”据相关负责人介绍,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研发经费投入强度9%、保持全国前列。创新平台总数达91家,其中,国家级7家、省级46家、市级38家。创新街区已入驻企业91家,新引进浙江大学叶志镇院士团队项目1个,中物院、清华大学、南京科技大学、省千人计划专家、上海交通大学博士团队项目5个。

db40c4acc4c9933afe4a83f1b72db3db.jpg

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大力发展专业园区,推动相关产业配套企业集聚成势

“其次是实施企业梯次培优行动,聚力壮大产业集群。”该负责人表示,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全年评价入库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592家、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家,均居全市第1位;组织维泽、锐坤、宜乐3家企业申报瞪羚企业备案;长虹入围中国电子信息百强企业榜单。园区构建以新型显示、新能源、高端装备为主导,磁性材料、智能终端为特色的现代产业体系,前瞻布局6G、机器人、未来健康等新赛道产业,新型显示产业入选国家级创新型产业集群,先进材料产业获批四川省首批制造强省试点市地标产业。

为了让各类主体能够安心发展,通过深入实施“园区提质、企业满园”行动,外塑“颜值”,内提“气质”,让企业入园满园,形成产业集聚集群,让宜居宜业的“花园式”园区成为科技创新的“至高地”、科技成果转化的“主平台”、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战场”。

同时做优“有需必应、无事不扰”服务品牌,通过成立民营经济发展促进中心、现代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确保惠企、助企政策落实到位,推动产业发展提质增效。高效运营“爱高新”智慧信息化平台,实现“审批不出园”“园区事园区办”。

“这里干事创业环境优,企业发展信心足!”当2023年四川省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现场会的代表们走进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时,记者又一次听到了绵阳京东方企业负责人的现场点赞。

ecf2a8c47b41730350b5359bd2796d71.jpg

绵阳高新区(科技城直管区)智能制造产业园

创新的沃土、优越的环境,绵阳科技城迎来了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长虹模塑成功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涪江实验室揭牌成立、280亿元的巨星稀土永磁新材料加快推进、中国商飞—绵阳市大飞机产业合作联络处挂牌成立……

众多项目、企业不断“破土”而生、成长壮大,多条产业链逐渐塑造成型,一个个产业集群不断发展壮大。绵阳科技城围绕优势产业高端化、传统产业新型化、新兴产业规模化、未来产业实体化,在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以科技创新引领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方面不断取得新突破。

(四川经济网记者 陈康  庄祥贵)

 (本文图片由绵阳科技城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