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凉山“不寒无暑”,是现代康养的黄金地。凉山如何把“凉资源”变“热产业”?3月1日-3日,四川省委省政府决策咨询委员会副主任、成都市社科联主席、四川省社会科学院博士生导师李后强教授带队赴凉山州德昌县调研。
调研组先后深入螺髻山脚、安宁河谷、海花沟、群英沟、姑姑山等地,走访察看红军长征战斗遗址、茶马古道、乡村民宿、枇杷园、板栗园、字库塔、古树群等,并与当地干部群众座谈交流。
李后强表示,凉山汇聚了攀西大裂谷、横断山脉、螺髻山、安宁河和众多湖泊、森林、温泉等高品质资源,气候冬暖夏凉,绝大部分市县拥有优质的“凉资源”,且文化厚重,是发展生态康养难得的区域。凉山的温度、湿度、高度、洁净度、风速度、优产度、配套度等处于康养理想值域,满足生态康养“6+1度”理论要求,应打造国际阳光康养高地,世界级养生河谷和地质研学金谷,把“凉资源”变“热产业”,占据康养产业制高点。
调研组座谈交流
李后强认为,康养不能完全停留在物质层面,还要瞄准精神需求,注重心理疏解,把健康长寿放在突出位置。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避免同质化和一般化,确立项目新定位新功能,创造营销新理念新途径,形成生态康养新模式新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