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区域 >新闻详情

自贡市自流井区:乡村生活“出圈” 乡村振兴“有范”

2024-04-09 17:46:52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陈思燕

在青砖黛瓦中,体味小镇优雅;在青山绿水间,感受自然气息;在乡村美景里,鼓了村民钱袋子……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乡村文化如何做好保护传承?乡村文化资源的澎湃活力如何助推文化产业绽放新光彩?怎样满足农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自贡市自流井区,高质量打造多彩乡村文旅目的地的生动样本正在呈现。

1.webp.jpg

自流井乡村美景

“人面、桃花、船坞,深得其味,春水荡漾适合小酌、春困,将经年的宿醉,沥在枝桠上。”近日,一名游客在自贡市自流井区尖山风景区游玩时有感而发,即兴写下一首小诗。

时下,桃花依旧盛开。第二十四届自流井·尖山桃花会迎来源源不断的游客,成为自贡火爆的赏花地。

“尖山风景区里的桃林占地60余亩,有观赏桃花5000余株,具有花期长、花瓣多的特点。现在这片桃林已经成为村民们致富的宝地了!”自流井区荣边镇尖山村党总支书记陈桂英表示,近年来,村里的农家乐和民宿迅速增加到32家,虽然特色各异,但都优先吸纳当地村民就业,让他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

再看以“康养”定位的飞龙峡镇,积极打造“峡谷里”文旅品牌,又是另一番热闹场景:在草堂村,“不晚小院”特色民宿成为近郊游最新“网红”打卡地;“顽皮营地”主打森系轻奢露营,可为游客提供围炉煮茶、户外烤肉、露营住宿等休闲项目;狸狐洞湖光山色交相辉映,令人流连忘返;漆树社区屹立的乐善坊古迹,在岁月的洗礼后古韵悠悠;在新国村,游客可以在“闲云漫品”农家餐厅一边品尝特色美食一边观赏森林日落美景,并骑上越野摩托,体验丛林山地越野的乐趣……

这些年,自流井区升级举办“国际诗歌周”“乡村文化旅游节”,着力保育天然氧吧,管理乡村色彩,浸润田园秀美,给诗和远方一个愉悦的向往理由。尖山艺术小镇、健康田园、花满盐都等田园综合体相继建成,精品葡萄、优质黄桃、红心猕猴桃等采摘基地次第形成,构建起较为成熟的乡村旅游路线,给“美丽资源”注入了“美丽文化”,再转化为“美丽经济”。

3.png

精品葡萄采摘基地

不久前,由自贡市文化馆主办的一场书画雅集在自流井区原乡里国风主题街区举行。伴水而建的阁楼,世俗不失浪漫。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让人十分惬意。

延续历史文脉,抓住乡村的根与魂,在旧日时光和传统民俗中找回现代人遗失的乡愁记忆,自流井区用文化的温度为乡村旅游增添“可带走的回忆”。

追溯农耕文化,唱响“田园牧歌”。占地7200亩,以田园农耕、精品农业为主题的春风桃源小镇,不仅还原具有中华传统文化特色的“桃源生活”,还通过精致包装乡村田园生活、举办系列农耕文化主题活动,让乡村文化与生活之美水乳交融。

4.webp.jpg

春风桃源小镇

深耕民俗文化,端出“乡愁盛宴”。组织艺术骨干走进乡村开展创作培训采风活动,近年来创作了大量富有乡村特色的舞蹈、歌曲、书法、绘画、摄影作品,涌现出以舞蹈《丰收渔歌》《我们的田野》、歌曲《幸福美丽竹元村》为代表的作品30余件。延续“最自贡”的观灯习俗,建设中国彩灯小镇,打造仲权镇新春欢乐季,开发关联性创意民俗文化产品。

挖掘历史文化,保护“共同记忆”。该区坚持开展乡土风貌田野调查、历史文化遗迹现状及保护利用研究等资源挖掘,编撰《年代自贡》《自流井区乡村振兴乡土风貌田野调查报告》等系列丛书8册,系统梳理盐业历史、乡土风貌等历史文化遗迹。制作“自流井区城区历史文化资源分布图”“自流井区历史文化保护传承资源图”,所有文物保护点位均上图、挂牌。

“我觉得到所谓的网红景点,留不下深刻的印象,我会选择去看看历史、看看民俗,了解老一辈的生活状态。今天到卢德铭故居感受很深,这次‘红色文化旅游’很有意义。”离退休人员李红英感慨道。

如今的消费者不再满足于到景区“打卡游”,更愿意选择看民俗、看历史、看文化,越来越追求个性化、深度化、特色化的品质旅游。依托“卢德铭家乡”这一红色招牌,竹元村如今吸引了不少慕名而来的人,从而带动整个仲权镇和自流井区的旅游发展。

续写红色传奇,擦亮红色乡村品牌,竹元村有了一曲悠扬动听的村歌《红色美丽竹元村》。探索着“产业+红色文化+新农村建设”红色旅游模式的竹元村,依托周边尖山农团风景区以及G247国道、飞龙峡快速通道等交通配套,正在让“红色”成为自流井振兴乡村文化中光彩夺目的一笔。

(周姝 四川经济网记者 陈家明 )

(图片由自贡市自流井区融媒体中心提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