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悦读 >新闻详情

张生全丨《爹》的文本拓展与艺术创新

2024-04-11 14:18:28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彭学明先生的新作《爹》,无疑是一篇具有开拓性质的长篇小说。他在多个方面触摸了长篇小说的边界,并且取得了很不错的效果,对新时期长篇小说的文本拓展及艺术创新,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笔者不揣浅陋,对长篇小说《爹》给我们带来的新奇感觉,作一粗浅分析。

微信图片_20240411101555.jpg


长篇小说《爹》,彭学明著

一、洞穿了虚构与非虚构的通道。

小说无疑是一种虚构的文体。尽管历史小说试图在虚构和非虚构之间找到一种平衡,但历史小说属于类型文学,不在纯文学的讨论范畴内,而且历史小说描写的,一般都是大事件中的大人物。而《爹》描写的是大事件中的小人物,同时还是与作者非常亲近的那些真实的小人物,因此就切入点来说,《爹》的写法就是具有独创性的。

在打通虚构与非虚构边界的过程中,作家彭学明遇到了两个难题:一是如何书写纷繁复杂的湘西历史,二是如何让小人物的命运与时代紧贴。能不能很好地处理这两个难题,对于打通虚构和非虚构之间的边界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彭学明是如何解决的呢?

彭学明先是采用“剥板栗”的方式,解决了湘西历史的书写难题。板栗的最外面有一层硬刺,硬刺里面有一层硬皮,硬皮里面还有一层毛皮,只有一层一层除掉这些障碍,才能吃到香甜的板栗。彭学明正是这样做的,他从上个世纪的湘西历史中,剥出了波翻浪涌的战争风云,在战争风云中剥出了多面多棱的“土匪”争斗,在“土匪”争斗中剥出了爹和武豪干爹等一众普通的湘西儿女,在湘西儿女中剥出了忠义、友爱、善良等中华民族美好的底层情感。彭学明紧紧抓住“土匪”这一部分人,抓住他们在彪悍、争斗和寻仇中,还有那种美好的底层情感,因此尽管湘西历史复杂诡谲,却能给他写得清晰明朗、真实准确。

彭学明再采用“撒种子”的方式,解决第二个难题。彭学明写的是他的祖辈父辈,这些祖辈父辈都是一些小人物,他们可能与“土匪”有一定关联,但是不可能在每一个历史风浪中,都成为弄潮的一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彭学明便发挥了虚构的力量。他把那些美好的底层情感,当作充满能量的艺术种子撒出去,撒在作家肥沃的文学土壤中,让它们发芽抽薹,让它们展枝牵蔓,让它们开花吐蕊,开出一树树繁花,连成一片片花海。

如此一来,小人物也就与时代风云紧贴在一起,形成了亦真亦幻的效果。熟悉彭学明父辈生活的人,都说他的小说是非虚构;不熟悉的人,则认为他是虚构的高手。也因此,彭学明在虚构和非虚构之中自由出入,完成了《爹》这部艺术品味极高、面目崭新的长篇小说。

二、谱写了独特生动的中间地带人物群像。

描写上个世纪革命史的小说不少,这些小说中,总会或多或少有一两个处在中间地带的人物。但是像《爹》这样,谱写了一部中间地带人物群像的长篇小说,则少之又少。彭学明之所以这样写,与他笔下地域的特点是不无关系的。

上个世纪,尤其是上个世纪前半段,湘西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地方,各种势力犬牙交错,各种关系盘根错节。对于这些势力,常常都以“土匪”名之。但如果小说也这么写这些人这些势力,无疑就陷入了概念化的窠臼之中。彭学明没有这么做,他把笔插入了历史的深处,捉住了那些历史的细部。他由此挖掘出来的,大都是处在中间地带的人物,都充满着泥土的潮湿气息和果子毛茸茸的青葱质地。

《爹》里着墨最多的,无疑是爹、武豪干爹这些祖辈父辈的亲人们。爹是一个手艺高超的木匠,但是他与传统意义上的木匠不一样,他几乎涉足到湘西所有的历史风云之中。他不算一个进步青年,也不是一个落后分子,他只是一个坚守忠义、友爱、善良这些朴素的底层情感的人。因为有这样的坚守,所以他在战争年代九死一生,此后也依然饱受折磨。但正是因为有这样一些波折,使得爹这个处在中间地带的人物生机勃勃、气息丰沛。武豪干爹是一个财主,也是一个“土匪”,又是一个侠客,还是一个革命家。从不同角度观察,可以得出不同的形象,可以说,武豪干爹完完全全是处在中间地带的人物。不过他也和爹一样,始终坚守着内心的底层情感,“武”与“豪”这两个字,正好生动地概括了他的性格和他的坚守。这也让武豪干爹这个人物形象,成为文学史上独特的这一个。哪怕像龙光烈、刘清平这样的共产党员,其实也是一些形象丰满的中间人物。龙光烈、刘清平等共产党员,从事的都是地下党的工作,他们身上除了展现出坚定的革命性以外,也展现出乡土性。他们和爹、武豪干爹一样,也都是湘西亲人,有着和湘西亲人一样的行事作风和性格特质,从而共同构成一部绚烂的中间人物群像。

《爹》能够如此幸运地写出这样的“这一个”,既是彭学明的一种自觉行为,同时也与湘西这个地域的独特性有很大关系。可以说,湘西地域让彭学明笔下的人物生动丰满,而生动丰满的人物,又反过来逼出了那块地域的风俗真实和历史真实。

三、在经典之上赋予湘西另一种更真实的文学面貌。

在现当代文学史上,谈及湘西的小说,沈从文的《边城》是一部杰出的作品,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彭学明的《爹》与沈从文的《边城》一样,不但描写了湘西美酒一样醇厚隽永的风土人情,还描写了湘西人与人之间美好的底层情感。《边城》中的天保、傩送兄弟,以及翠翠和老船夫,他们虽然生活清寒,但是他们善良、关爱、坚韧,而《爹》中的人物,绝大多数也都是具有着这种美好底层情感的。在战争年代,他们肝胆相照、互相帮扶、彼此成就,谱写了一曲曲人间大爱的生命壮歌。此后在清贫的岁月里,他们依然保持着这样美好的情感。这种情感在爹的身上体现得最为集中,爹为了让为革命牺牲的吴玉音获得尊重,评上烈士,就算多次受处分,丢掉公家的铁饭碗,他也要一次又一次地为她申诉。而大娘杨莺莺为了给爹伸冤,也不惜自杀。由此可见,《爹》在对湘西风土人情及人物情感的描写上,与《边城》是有着清晰畅达的传承链条的。

更为可喜的是,《爹》在对湘西的描写中,不但有传承,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还有超越,有独特的发现。《边城》当然是一部经典作品,不过,也不得不说,沈从文笔下的湘西,与那个时代真实的湘西,是有一定距离的。沈从文展示的静谧安宁、略带忧伤的湘西,更多的是来自于作家的文学想象,来自于作家回望故乡的一种情绪展露。所以,尽管《边城》这部作品,打动了无数人,但就现实主义的角度来看,对湘西的描写是不够准确的。《爹》不一样,当彭学明以“土匪”这个群落为抓手,以处在中间地带的人物为小说的描写对象时,尽管彭学明在小说中,也无法穷尽上个世纪湘西的全貌,但他已经最大限度地逼近了湘西的真实,还原了湘西在那个时代的本貌,可以说,就真实展现湘西、状写湘西人精神特质这一点来说,《爹》是超越了《边城》的。

文学的开拓与创新不容易,毕竟前人在文学领域里,已经树起了一根根闪光的标杆,后人要超越这些标杆,在这些标杆的基础上再往上爬一步,都是极为艰难的。然而这样的超越和攀爬,又是必不可少的,这也是时代交给当代作家们的使命和责任。彭学明先生的《爹》给予了我们太多的惊喜,我们也希望《爹》和他曾经的畅销好书《娘》一样,在读者中产生更大的回响。


【《爹》作者简介】

彭学明

1964年生,著名作家、评论家,第九届、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创作联络部主任,中国作家协会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中宣部“四个一批”人才。

四十多篇作品被《新华文摘》《读者》等转载,《跳舞的手》《白河》《鼓舞》《庄稼地里的老母亲》等7篇作品先后入选教育部初中、高中语文教材和大中专院校语文教材。先后获第十一届中国图书奖、第七届中国少数民族文学骏马奖、第二十届全国广播电视星光奖、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等国家大奖。部分作品翻译成英语、法语、俄语、日语、阿拉伯语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发行。主要代表作有轰动全国的《娘》《爹》《我的湘西》《人间正是艳阳天湖南湘西十八洞的故事》《祖先歌舞》等。

【本文作者简介】

张生全

中国作协会员,在《人民文学》《钟山》《上海文学》等发表小说、散文等300余万字,获华文最佳散文奖等。出版长篇小说《重返蜀山》《最后的士绅家族》等6部,出版散文集《屋檐口下望天》等3部。长篇小说《道泉记》发表于《钟山》2022年长篇小说B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