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黄晓庆)文艺复兴时期,欧洲人是如何认识植物的?4月14日,在成都市成华区的招商中旅·中环臻邸人文美学馆,一场关于《植物学前史》的读书分享沙龙吸引了众多博物爱好者。分享者是四川大学副研究员、北京大学博士、故宫博物院访问学者王钊,他采用图文并茂的方式,专业且不失有趣地引领大家感受了文艺复兴时期的欧洲植物学。
分享会现场
分享会上,王钊从“欧洲印刷草药志初期发展”“欧洲草药志的繁荣时期(16世纪)”“欧洲草药志的衰退时期(17世纪以后)”和“征象学说和星占植物学”四个部分对《植物学前史》做了精彩分享。
王钊翻译的《植物学前史》封面
据了解,《植物学前史》作者艾格尼丝·阿尔伯(Agnes Arber,1879-1960年),是英国植物学家、植物科学史家,也是英国皇家学会历史上第三位女性会员。她长期关注植物学相关的科学、历史与哲学研究。《植物学前史》全书关注的对象为1470-1670年间随着活字印刷技术应用而出现的一批草药志著作,聚焦于文艺复兴向欧洲现代早期过渡的这一阶段,考察在印刷技术逐渐普及的欧洲,植物学知识是如何在理性与浪漫的融合交织中逐渐走向科学化的发展之路。基于此,本次分享王钊带领听众了解植物学科学化之前的状态,回顾人类早期与自然打交道的博物学方法,为我们今天进行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一种有益的参考。
王钊现场分享
王钊,作为博物学史和博物学图像的长期研究者,翻译了《植物学前史》一书,并在今年1月由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为大家了解欧洲植物学前史时期的植物文化提供了一条合适路径。
(图片由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