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专题 > 大江之韵·探寻南广河 > 河边人 >新闻详情

大江之韵 探寻南广河丨程华娟:南广河,一条有奔头的河流

2024-04-18 10:35:07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何羽佳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宜宾讯(记者 杨波 侯云春  黄晓庆 赵旭东 文/图)古往今来,河流都是上天赐给城市的礼物,是一个城市的精神源泉、文化源流和经济血脉。于宜宾市叙州区南广镇而言,被誉为“万里长江第一支流”的南广河,正是这样一份礼物,千百年来,河水汩汩流淌,穿镇而过,奔向未来,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命运。

南广河与长江交汇处

南广河与长江交汇处

4月15日,宜宾的最高气温达到了33℃,“大江之韵 探寻南广河”主题调研采访活动首站走进南广镇。今年47岁的程华娟专程从宜宾城里赶回来,向记者讲述了她家十多代人与南广河交织百年的家族往事。

哪吒文化传承人陈华娟

程华娟在南广桥上

她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南广河,涌动着奔涌向前的力量,对我来说,它改变了我们家的命运,是一条有奔头的河流。”

清朝年间,程华娟的母族罗家先祖随“湖广填四川”移居南广镇。作为南广河与我国黄金水道长江的交汇处,以及秦开五尺道的发端地,南广镇水陆通衢,商贾繁荣。来到这个长江上闻名的重要水陆码头,罗家的命运在这里转弯。

南广古镇历史照片

采访中,程华娟告诉记者,罗家先祖刚来四川的时候只是地主家的长工,因为太穷,年过四十都没娶上媳妇。幸运的是,勤劳踏实的罗家先祖在家主的帮助下,后来不仅娶了媳妇,还慢慢攒下了家业,其后代更是在南广镇闯出一条致富路。

“听家里一辈辈老人口口相传,当时镇上每天要杀10头牛才够供应往来商人和背夫的饮食。”程华娟说,依托于南广镇水陆码头的繁荣,踩着时代的节奏,罗家历代先祖们敢闯敢干,一路开纸厂、屠宰场、煤矿,经营客栈、搞餐饮,生意做得红红火火,历代都是镇上有名的“致富带头人”。

 当日,在程华娟的引路下,主题调研采访组一行来到了他们家最后开餐饮店的地方——南广河与长江交汇的路口,一座“独家独院”的三层仿古民居孤单地立在那里,房子靠马路的一边挂着“九湾河”几个字,这是他们的店名,也是南广河曾经的别名。因为时代变迁,“九湾河”身后的老街消失在了岁月的尘烟里,它成了老街“最后的见证者”。

 走进“九湾河”,原来的餐桌餐椅菜谱牌还在,但里面早已歇业了。程华娟说,因为家里年轻人要么在成都发展,要么在宜宾城里发展,逐渐年迈的父母精力又不够,所以选择在几年前闭店,但自己经常会和父母来这里坐坐,沿河走走。用程华娟的话来说,南广河养活了他们祖祖辈辈十多代人,是他们家改天换命的福地。

程华娟与家人合影留念

 “这是龙门口,这是鱼兵口,这是将军石……”“这是当时专门上下货的榨子门码头,感觉画里码头上茶楼的每根木头都是真的。”采访中,程华娟和母亲罗富德在帮记者一行核实素材时激动不已,即使南广河岸的老街旧貌不再,她们依然能迅速准确地指认,如数家珍。

程华娟讲述南广古镇历史文化

当日,程华娟还讲了另一个宜宾和平解放时的故事。1949年12月,各路解放军进军神速,很快推进至宜宾城外的南广镇。解放军不愿扰民,进镇后鸦雀无声,第二天当地老百姓发现士兵们都睡在马路牙子上。一天,因为杀团年猪,解放军借了罗家两张条凳,不小心弄断一张,还回来时非得赔偿两个铜钱。后来,断掉的条凳和那两个铜钱就成了罗家的“传家宝”,如今传给了程华娟。

百年沧桑巨变,南广河血脉相连。基于这剪不断的渊源,程华娟一心想讲好家乡的故事,传承好家乡的文化,她多年前就将想法付诸行动,想方设法收集和保护镇上相关的旧物件,如今,她已成为南广镇重要文化之一的哪吒民俗文化第五代传承人。下一步,她打算将自己多年收藏积累的南广河老照片和石碑、石秤砣等老物件分享出来,把闲置的“九湾河”店铺打造成“南广河记忆馆”,把南广河的福泽故事讲给南来北往的人听。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