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四川经济网宜宾讯(杨波 陈小芳 记者 杨波 侯云春 黄晓庆 赵旭东 文/图)汇众流以成势,纳百川以显量。和很多河流一样,南广河是一条包容的河流,它包容马(背)帮文化、船帮文化,也包容多民族文化等多种文化。福顶村,南广河流域,高县东北部的回汉混居村,村里聚居着500余名回族村民。据当地老人讲述,他们大多是“湖广填四川”时,其先祖们一路迁徙到这里。这些年随着月江镇成为高县工业第一强镇,临近场镇的福顶村日新月异,聚居在这里的村民们也开启了全新的生活。
曹远伦夫妻俩和外孙女在新房前的合影
4月17日,“大河之韵·探寻南广河”主题调研采访活动深入宜宾高县月江镇,实地调研福顶村回族村民们的新生活。
沿着宽阔的村村通公路蜿蜒上坡,调研采访活动组的车一路开到位于福顶村半山坡曹远伦的家门前。刚到院坝,牛棚里的牛、羊圈里的羊和鸡圈里的鸡都热烈地打起了“招呼”,一位白发老人和一个垂髫小女孩也出来了,说曹远伦不在家。正当调研采访活动组准备离开的时候,曹远伦和妻子张明英一人背着一大背篓高过头顶的草向家里走来,把记者迎进了他两层高的楼房里。
曹远伦夫妻俩正在给牛喂草
“我们农村人的日子比较平淡,但很踏实。”曹远伦说,每天天一亮,他就和妻子起来,清洗牛圈,吃早饭,割牛草,喂牛、羊、鸡,剩下的时间陪陪80多岁的老母亲和2岁的外孙女。
“他光一年喂牛都得挣十几万。他们喂的是吃草的生态牛,肉质好,销售都不用出村,都是别人开车到家里来买肉。”福顶村副书记韩荣超说,每年到了下半年,各地买牛肉的就进村来,排着队买肉。“热情的人家还会像我们杀年猪吃刨汤一样摆上一桌,邀请买肉的客人吃了饭再走。”
“以前,家里吃穿都是问题,当年我父亲去世的时候家里只有两间破草房,其中一间梁都断了。现在,托政府的福,我们一年养10多头牛,再加一些鸡和羊,全年挣10多万是没问题的,加上农村开支小,日子过得很舒坦。”接过韩荣超的话,曹远伦十分感慨这些年村里家里的变化。
调研采访最后,记者问:“现在经济条件好了,想过去城里买房吗?”
曹远伦笑着说:“不去啦!在城里消费高,我们又没什么别的手艺,挣不了钱还花钱,还是村里的日子更踏实,更自在,更有想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