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
四川经济网宜宾讯( 杨波 陈小芳 记者 杨波 侯云春 赵旭东 文/图)千百年来,作为南方丝绸之路重要节点的高县,通过一根根细细蚕丝编制的丝绸产品,沿着南广河向南,与世界相连。
4月19日,“大江之韵 探寻南广河”主题调研采访活动走进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透过这家茧丝绸龙头企业,一窥高县蚕桑产业发展成绩。
四川新丝路产品
高县地处四川盆地南缘盆周山区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山地、丘陵、槽坝相间,清澈的南广河穿县而过,年平均气温18.1℃、降水量1021毫米、日照1067.4小时,无霜期达360天,温和的气候、充裕的阳光、丰沛的雨量极其适合桑树生长, 当地自古以来就有栽桑养蚕的历史,清代、民国时期,高县盛产丝绸产品,通过南广河,一路向南,经云南商帮出口外销到缅甸等国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由古及今,高县蚕丝业的发展绵延不断,如今,全县桑园面积达23.5万亩,种植面积居全省第一,有着“全国优质茧丝基地”“中国蚕桑之乡”的美称。
张跃新与工作人员交流
高县蚕丝业的发展离不开实力企业的支撑,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就是其中的龙头。在该公司智能缫丝车间,记者看到,整个车间科技感满满,整个生产环节都实现了可视化监控。
“公司自动缫丝生产线只需员工200人,而技改以前同等规模需要600人。”据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党委书记张跃新介绍,通过技改赋能,不仅实现了生产效率提升,还做到了节能环保。“我们采用热源机自动供热,所有生产尾气余热全部回收,节能可达28%,而缫丝废水集中处理后循环使用可实现年节水30万吨。”
以采用高县本地优质蚕茧原料为优势,以技改提能为保证,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缫制出的生丝达到最高等级6A级,凭借着高品质,订单不断,产品供不应求。
四川新丝路茧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随着公司产品的畅销,也带动了当地农户收入的增加。“目前,每公斤丝价格60元,一年养五季,农户可收入1.5万元左右。”张跃新说,公司辐射带动近10万名蚕农从事蚕桑生产。全县134个养蚕村中,年收入100万元以上村有121个,年收入300万元以上的村有97个,曾经的50个贫困村中有34个村依托蚕桑产业脱贫。
生丝产品展示
“高县的精品蚕茧、精品生丝已经享誉国内外。近年来,我们公司持续进军高端市场,产品已从以国内市场为主,逐渐转向以欧洲市场为主。”张跃新说,未来,在高县县委、县政府的带领下,公司将继续通过招商引资,拉长产业链,做强丝绸产业,打造中国最大精品茧生产基地和中国西部精品丝绸加工基地,助力产业振兴,为消费者创造精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