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杨波 侯云春 赵旭东 文/图)“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4月24日,参加“大江之韵 探寻南广河”主题调研采访活动的采访团队,寻着高山云雾里飘来悠悠茶香和“鹿鸣茶”的诗意名字,从海拔400多米的南广河畔,攀爬至海拔1100多米的鹿鸣茶山基地,一探万亩茶园和鹿鸣贡茶制作技艺。
调研采访组探访曹营镇茶园基地
清晨,从曹营镇驱车前往珙县鹿鸣茶业有限公司,一路可以欣赏山的壮美。
南广河谷两岸,海拔442米至542米的稍开阔地段,是零星的槽坝和谷地,稻田和民房错落,诗意盎然;河岸两旁海拔550米至650米的浅丘陵和海拔650米至800米的深丘陵区,是梯田、梯地,沿着山坡种满了桑树、玉米等经济和粮食作物;进入海拔800米以上的低中山区,就进入了云雾缭绕、气势磅礴的鹿鸣茶海。
曹营镇场镇一角与南广河
曹营镇政府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从南广河畔到鹿鸣茶海,有700多米的相对高差,山地景观资源丰富,四季景色不同。
站在鹿鸣茶业基地的观景台,远眺是云南层峦叠嶂的乌蒙山脉,俯瞰是层层梯田状的绿色茶海,茶香随雾在山间弥漫,林深处仿佛感觉真有“鹿鸣”。
段萍在茶园讲解茶知识
在鹿鸣茶业有限公司,记者见到了该公司的生产负责人段萍。她18岁到茶厂工作,在这片茶山已工作41年。或许是得益于云雾滋养和茶山的宁静生活,段萍看上去只有40多岁的样子,显得十分年轻,但一握手,便能发现她手上满是老茧,让人对制茶工匠顿生敬意。
“茶厂就是我们的家。以前,我们工作、吃住都在茶山,一年只下山几次。生产季节,大家来不及休息,加班加点手工制茶。”段萍说。“后来,随着技术进步,公司联合四川大学,将传统工艺和现代制茶技术结合,既发扬继承了传统制茶工艺,又提升保障了制茶品质。”
茶园基地
"鹿鸣茶",相传明朝时曾为"贡茶",故曹营镇也有"贡茶之乡"的美誉。段萍告诉记者,“鹿鸣茶是高山云雾茶,茶的生长环境好,绿色生态。除了具备一般名优茶的优良特征之外,还具有高山茶独特的风味,干茶清香,茶汤入口鲜爽醇厚,回味甘甜。”
行走在茶山,段萍讲述着制茶的故事。茶叶是有生命和感情的,高山茶是坚韧的,冬天要经历霜雪,夏天要经历干旱,正是这些品质,赋予了“鹿鸣茶”独特的味道。不同的年份,不同的阳光、雨雾、霜雪,会带来茶不一样的外形、色泽、口感和收成,作为制茶人,需要发挥工匠精神,制出最好的茶供给消费者。
茶园基地
段萍说,“40多年来,变化很大。茶山面积超过了12000亩;制茶工艺和设备先进很多;随着公路的修建和拓宽,茶山也热闹起来,以前仅是茶商来,现在许多游客来观景、拍照、打卡、品茗;懂茶、喝好茶的消费者越来越多。”
自明清已极富盛名的鹿鸣茶,如今已成为带动一方经济的支柱产业。“鹿鸣茶海”成功创建为“省级示范农业主题公园”,鹿鸣茶业有限公司所生产的系列名优茶产品多次荣获国际国内大奖,来自乌蒙山脉的鹿鸣茶香在消费升级的浪潮中,将飘向更远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