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文旅 >新闻详情

阿坝汶川:“产景村”融合 “农文旅”联动 建设和美乡村新图景

2024-05-26 22:07:20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董豆豆责任编辑:张萍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阿坝讯(伍排勇 记者 严易程 文/图)构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一项重大任务,如何让美丽乡村风景线变成“美丽经济”生产线,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共融发展?

1

汶川县城

近年来,阿坝州汶川县始终把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乡村建设水平、乡村治理水平作为“三农”工作的重要抓手,认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全力培育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走出一条“产景村”融合、“农文旅”联动发展之路,一幅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千万工程”为基——塑造精美精致宜居新景

“以前,村道两旁都是垃圾、杂草,去年通过开展环境大提升,不仅清理了垃圾,路边还建起了微景观,栽满各种鲜花,一到花开的时候,村民、游客都要来拍照打卡。”走进汶川县水磨镇凤凰村,山水林田一脉相承,新修的彩色柏油路穿插田间,路边每月都有不同花期鲜花盛开。凤凰村村支书张学林表示,得益于“千万工程”建设,村庄不仅美化了环境,提升了颜值,各地游客也慕名而来。

坚持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汶川县大力实施“品质汶川建设环境提升十大行动计划”“美丽汶川建设生态保护十大攻坚计划”,全面推进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卫生厕所全覆盖,持续巩固“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创建成果。将生态环境治理与乡村治理、路域环境综合整治提升相结合,全面完成乡村道路美化、亮化、文化“三化”提升工程,有力推动乡村环境稳步提升,全力构建优美、舒适、整洁、和谐的美丽乡村生活空间。

4

甜樱桃采摘

屋前门后一棵棵甜樱桃树上挂满红彤彤的果子,宽大的停车场干净整洁,村庄内彩色游步道蜿蜒向前……进入五月中旬,汶川甜樱桃也迎来了成熟上市的最佳时节。“环境好了,来的游客也多了。我们的樱桃不用去市场,在树上就被订购完了。”汶川县绵虒镇绵峰村村民付猛感慨万千,“家家户户不仅改造了污水管网,吃上了干净放心的自来水,村子周边环境风貌的改造,也吸引了不少路过游客停车驻足。”

如今,通过大力实施“艺术乡创”“五美乡村”“人才兴乡”三大行动,2023年,汶川县整合投入资金1.44亿元建设美丽乡村,汶川县灞州镇克枯村、水磨镇老人村上榜“全省乡村振兴示范村”,三江镇柒山村上榜“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优秀村”,获评“全国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

“三品一标”为本——拓展高质高效宜业新路

“我们通过甜樱桃人工授粉、套袋管理和水肥一体化灌溉设施的建设,甜樱桃的质量得到了保障,市场销售价格也相当可观。”汶川县威州镇布瓦村九耕农业公司总经理刘明清介绍,通过智慧农业新场景的打造,果园的甜樱桃既保障了无公害、有机、绿色等品质,同时通过“省级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的创建质效,进一步叫响了汶川甜樱桃的地理标志,得到市场的认可。

近年来,汶川县充分依托气候、区位等资源禀赋,将甜樱桃作为“汶川之北有好果”的主导产业,通过产品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建设,成功构建“6+3”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昔日“荒山坡”已蜕变为致富“花果山”。当前,汶川县正积极发展“甜樱桃、脆李子、香杏子”等“水果三宝”,加快培育“无忧藏香猪、羌山云朵鸡、三江雪花牛”等“畜牧三宝”,全力推动农业产业“三业融合、三链同构”,推动“小水果”带动“大产业”。

5

茶叶采摘

在水磨镇,尽管已经进入五月,茶山之上依然显得格外的翠绿。茶园里经过修剪整形后,茶树上冒出了新叶,散发沁人心脾的清香。茶农们穿梭其间,熟练地忙着采摘新茶。

“去年茶园经过精心打造,今年有不少游客前来体验采茶乐趣。”汶川县水磨镇等风来茶园负责人姚红伟介绍,为了满足更多游客的需求,茶园进行了精心规划和改造,建设了观光凉亭、品茶室、制茶房、露营基地等配套设施,还完善了采摘道路、停车场等周边环境。“今年五一期间,茶园仅2天就接待了300多名游客前来体验采茶乐趣。”姚红伟如是说。

“我们把发展特色优势产业作为农民增收致富重要抓手,通过加快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聚力产业造富,着力推动‘一坊一园’引领示范和辐射带动,不断发展壮大主导产业,全力实现产业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有效提升。”汶川县科农局局长喻定春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汶川县共建设新品种试验示范基地2个,建成产业基地22万亩,共培育甜樱桃、脆李子新品种苗圃5万余株。建成西路边茶现代农业产业园3164亩,园区年产值超2000万元,培育“汶川红”“储秀雪翠”“大土司黑茶”等知名茶叶商标10余个。建成以茶为主题的AAA旅游景区,实现茶产业带动康养经济效益超1亿元。

同时,深化“技术+农业”延链强链,建设果蔬加工、冷链气调库等设施76座,静态储存农产品总量超6000吨。

“无忧善治”为要——构建共治共享和美新局

“阿姨,你们家里有好多人,户主是谁?留个联系电话,有什么事情要及时联系我们。”连日来,在汶川县威州镇阳光社区,自“无忧微网格”工作开展以来,遍布各楼栋的网格员们正身着蓝色马甲开展“敲门行动”,记录辖区居民信息。

而这也是汶川县推动“无忧善治”构建共治共享和谐社会的一道靓丽风景。

近年来,汶川县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核心,通过法治、德治、自治相融合,以“无忧微网格”为抓手,探索“一网两格三机制”工作体系,加快构建“以人定格、以格定责、服务到格”的基层善治平台,不断提升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促进人人参与、人人尽责,实现党领导下的政府治理与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结合阳光社区具体情况,我们把原来的3个较大的网格细化为8个综合网格,户数在200-300户之间,为便于管理划分,网格下沉46个微网格,可以细化到每个单元楼栋。”阳光社区支部书记朱泽云说,通过“无忧微网格”治理工作实施,网格员们在对自己负责的网格进行一次全面摸排登记后,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收集大家的意见、建议,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并提供精准高效服务。

6

热情服务

据悉,截至目前,汶川县共划分7镇314个综合网格和八大行业(9个部门)1159个专属网格。同时,在综合网格和专属网格并行的基础上,按地缘型、单元型、单位型和综合型等不同类型,结合人口数量再次进行划分1329个微网格,实现治理单元最小化。

“通过完善‘无忧法治苑’体系,强化‘无忧微网格’治理,健全风险隐患排查、矛盾纠纷化解、情报信息搜集‘三本台账’,推动重大历史遗留问题完全稳控、逐项清零。”汶川县有关负责人表示,将通过激活基层治理的“神经末梢”,努力化解群众的“急难愁盼”,不断提升辖区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如今,汶川全县上下村美民富,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建设,到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正加快推动乡村产业兴旺,着力塑造人心和善、和睦安宁的乡村精神风貌,以“农”筑底,以“文”化人,以“旅”促兴,在“产景村”融合 “农文旅”联动下,按下和美乡村建设“加速键”,一幅宜居宜业的和美乡村新图景正逐步呈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