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视频拍摄剪辑:刘婕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婕 文/图)“过去,我们村里栽秧,最晚可以拖到6月中下旬,今年到目前全村水稻已经基本栽插完毕,水起了大作用。”近日,绵阳市盐亭县高渠镇毛公社区党总支书记许和弟谈到今年的春灌供水工作,连连称赞。
在绵阳市盐亭县高渠镇毛公社区,全村水稻已经基本栽插完毕
盐亭县处于武引灌区一期工程的尾水灌区,过去春灌用水都是要等到渠系上游的江油、游仙、梓潼、三台等县区用完之后,水才能抵达盐亭。
“盐亭在这些县区里面是最早开始栽插的,但水却是最后抵达的,导致栽插偏晚,会对粮食产量有影响。”盐亭县武引建设管理局副局长蒲东告诉记者,今年盐亭县早在4月就完成了第一轮供水,比上游地区还早,供水保证率更是从过去的50%提高到95%,群众较往年提前15天完成水稻栽插。
尾水灌区“优先”用上水,这是如何做到的?
原来,武引灌区自2022年起,在四川省水利厅统一部署下启动了“一体化”改革,其中一项重要措施就是加强水资源管理,准确摸清用水需求,做好水资源总量控制及高效利用。通过“一体化”改革发力,武引灌区实现对水资源统一管理、统一调度、统一分配,尾水灌区用水难、用水晚的问题被有效解决。
截至目前,武引灌区已累计春灌供水超1.3亿立方米
“今年是武引灌区‘一体化’改革全面完成后的首个春灌供水年,灌区对水资源的调配能力更加科学、高效。”四川省武都引水工程运管中心办公室副主任李文冬介绍,截至目前,武引灌区已累计春灌供水超1.3亿立方米,共计保灌459万亩,完成水稻栽插101万亩,达到计划栽插面积的70%。
大型灌区是我省粮食和优质农产品生产的重要“战场”。武引灌区作为我省6个省直大型灌区之一,灌区“一体化”改革,正是近年来我省大型灌区高质量发展的一个缩影。
据了解,四川6处省直大型灌区占全省有效灌溉面积的43%、耕地面积的19%,占全省粮食总产量的30%,生活用水供水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41%,年供水量占全省供水量的38%。
“当前,我省春灌用水保障有力、好于预期、优于去年。”四川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5月20日,我省春灌工作进展顺利,全省春灌供水约25.3亿立方米,完成水稻保栽1940万亩,占年度计划近七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