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 文/图)“这是我们和省农科院研发的新品种——m红杏,比原有的海棠红杏成熟更早、色泽更红润、甜度更高,而且极丰产。”5月29日,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的培育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新闻发布会上,成都市青白江区阿智家庭农场(以下简称“阿智农场”)农场主张学智手提一筐“m红杏”,高兴地告诉记者,农场主要经营樱桃、红杏,目前效益良好。“2023年,我们实现经营收入160万元,平均一颗樱桃卖1.5元、一颗红杏卖8元。”
提着一筐“m红杏”的张学智向记者介绍农场经营情况
“经营农场我主要有两个经验,第一要有钻研精神,第二要有品质保证。”张学智告诉记者,阿智农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青白江区福洪镇杏花村,这里有着多年的福洪杏种植历史,但随着杏子品种的老化,杏子的品质和价格一度一年不如一年。2018年,张学智返乡创办阿智农场。当时,还是农业“小白”的他,听说农业部门有个免费的职业农民培训,当即申请了名额。通过培训,张学智打开了从事农业生产的大门,并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在自家农场。在他的母校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和省农科院专家的指导下,张学智通过土壤改良、摘心桥接等技术,解决了树体弱、品质差等问题,成功培育出20余个优良品种,让老杏园焕发出新生机。
“市场的认可来源于我们的果实品质和口感有保障。”张学智分享了保证品质的三个要点:首先要施足基肥,农场每年采购200吨羊粪、10吨油枯,发酵后,准时在秋季施用,保证植物的营养储备。其次是科学修剪,通过去老弱病枝、拉枝转换,提高通透性。然后是开展绿色防治,运用黄板引诱剂、杀虫灯等,减少病害发生。
经过几年经营,周边老乡看到阿智农场越办越红火,都来学习取经。张学智便在农场建立示范园,让农户边看边学边实践。在他的带动下,现在村里杏子的产量从原来的每亩几百斤提升到3000多斤,亩均效益从原来的几千元提升到两三万元。“大家的腰包也逐渐鼓了起来,发展的信心更足了。”张学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