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聚焦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③|白玉县:聚力守正创新,让优秀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

2024-06-01 20:53:11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高艳校对:赵丁责任编辑:杜静审核:杨璐

四川经济网甘孜讯(记者 杨琦 文/图)“在锻造刀具工序中,匠人一般捶打2000余次方能取得理想造型。”5月30日,甘孜州召开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现场推进会,与会人员在白玉县河坡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传习所调研金属锻造技艺、门萨唐卡等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时,现场工作人员介绍道。

e5f51c9f8d3b40412fadbc8f2967a39.jpg

白玉县河坡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传习所学员们展示金属锻造技艺

在二楼金属锻造技艺特色产品展示大厅,每一件作品,都是匠人们根据传统技艺,结合现代审美,精心雕琢而成。它们不仅具有实用价值,更是历史文化的传承和延续。

金沙江是长江的上游河段,依傍金沙江而存的白玉县成为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的一份子。白玉藏族金属锻造技艺始于唐代,历经1300余年。河坡镇作为白玉县手工艺文化传承的非遗小镇,是白玉工匠精神的浓缩,也是白玉手工艺非遗魅力的完美体现。

2008年,白玉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同年,文化部命名河坡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2021年,河坡被评为“中国藏族金工艺术之乡”;同年,白玉县河坡手工艺传习基地被命名为“省级非遗扶贫就业工坊”。2023年,“白玉藏族金属锻造技艺”获得四川省首批“非遗四川·百城百艺”称号。

f10b9b144f7d244b8cccaf94967a247.jpg

白玉县河坡藏族金属锻造技艺传习所学员们展示金属锻造技艺

河坡金工制品主要分为刀具、马具、佛具等7大类别。因消费需求不一和家族传承方式等因素影响,河坡金工逐渐呈现专业分工细化、各有所长、互为补充的格局。目前,河坡镇辖区13个村,564户,手工艺户就有219户,覆盖于13个村,各村在传承传统技艺的同时,潜心专研各自领域的精湛工艺。目前,全县国家级藏族金属锻造技艺河坡籍传承人共计27名,其中国家级1名(正在公示),省级3名,州级9名,县级14名。

近年来,传习基地每年招收近100名贫困家庭学员,免费为学员提供食宿,帮助近50余户家庭实现就业增收,为巩固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出积极贡献。同时,基地不断研发、推广各类文创产品50余件,销售至成都、广东、杭州等地,通过保护和传承传统技艺,不仅增加了收入,还培养了后继人才,进一步增强群众文化认同感和自信心。

河坡民族手工艺品.JPG

河坡民族手工艺品展示(白宣供图)

“近年来,白玉县深耕人文沃土,聚力守正创新,全面推进文化传承发展,文化创造力、宣传引导力、传播影响力显著提升。”白玉县文广旅局局长呷绒志玛说,白玉县正努力推动藏族金工技艺、门萨唐卡等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使之在白玉大地焕发出新时代光彩,不断擦亮“中国藏族金工艺术之乡”这一全国性的金字招牌。

5月29日(15).png

河坡被评为“中国藏族金工艺术之乡”(白宣供图)

呷绒志玛表示,下一步,白玉县将结合长江国家文化公园甘孜段建设,创新内涵和形式,将金属锻造技艺等非遗文化搬上舞台。打破思想禁锢,培育非遗传习基地、就业工坊等。以活动为载体,加大宣传力度,展示“非遗”保护成果。让非遗文化“活”起来、非遗传承“走”出去、非遗宣传“火”起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