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 文/图)作为我省首个跨市(州)的流域型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在规划上有何特点?相关市(州)如何形成合力?6月3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的《四川省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2022—2035年)》(以下简称:《规划》)新闻发布会对此进行了介绍。
新闻发布会现场
安宁河全长320余公里,流经凉山州的冕宁县、喜德县、西昌市、德昌县、宁南县、会东县、会理市、盐源县和攀枝花市的米易县、盐边县、仁和区共11个县(市、区),素有“川西南粮仓”之称,开发建设条件优越,极具发展潜力和后劲。
三个创新,保障科学性系统性引领性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邓斌介绍,要解决安宁河流域在成为“天府第二粮仓”道路上的问题,规划是重要的实施依据。总体来说,这份跨市(州)的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与其他规划有三方面不同。
安宁河流域风光
更注重科学分区,创新“行政区划+自然要素”的规划分区思路。按照“地形—流域—片区”分区思路,打破传统分区形式,将安宁河流域划分为4大土地整治分区,更好推动“单项整治”向“系统治理”转变;
更注重统筹兼顾,创新“分区引导+模式主导”的工程布局模式。以各分区为指引,依据分区特点和主攻方向安排,差异化集成立体农业、矿山修复、绿色减灾、风貌提升等特色板块,引导地方因地制宜探索“美丽田园”“魅力山川”“阳光谷地”“绿色家园”以及“田园绿廊”5类“土地整治+”实施模式,既全流域布局谋划,又兼顾突出特色重点,“一体化”推进实施。
更注重衔接有效,创新“总体规划+专项规划”的传导约束方式。编制规划过程中,不仅充分衔接省、市、县、乡镇四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还采用“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方式双向提取项目清单,形成整治重点任务和工程布局导览表,并提出县级层面编制土地综合整治专项规划、乡镇级层面编制土地综合整治实施方案的规划传导方式,避免“两张皮”,确保“一张图”指引建设。
双向奔赴,打造更具活力的经济新增长极
“凉山州8个县(市)纳入规划范围,占据了规划面积的四分之三,对于凉山州而言,与攀枝花市开展联合共建,推动规划的落地实施,是当前一项重要而紧迫的任务。”发布会上,凉山州政府副州长彭涛表示,将从三个层面积极寻求与攀枝花市的深度合作。
建机制层面,在已建立的两地政府定期沟通机制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建立专责小组协调推进机制,共同研究工作机制和政策措施,共同解决遇到困难和问题;强合作层面,以流域、山脉、交通廊道等为单元,探索跨市(州)土地综合整治项目联合申报和实施,与攀枝花市协同打造综合整治样板;促联动层面,加强与攀枝花市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旅游等方面的联动发展,探索跨区域的产业合作与项目共建,充分发挥攀枝花的阳光康养和我州特色优质农产品优势,推动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良好局面,用好用活“土地整治+”模式,共同打造特色产业链,延伸价值链。
米易稻菜轮作产业园
对“同饮一江水”的攀枝花市来说,合作意味着共赢。
“我们两地将以推动安宁河流域土地综合整治为契机,开展更大范围、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合作交流。”发布会上,攀枝花市政府副市长许军峰介绍,合作交流将聚焦三大领域。
在农业领域,携手推进现代优质高效农业发展,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和特色农产品品牌,打造更高水平的“天府第二粮仓”。比如,在干热河谷区域共建现代农业产业园,推动高山蔬菜、樱桃、石榴等优质蔬果共育共享,丰富百姓“菜篮子、果盘子”。
在生态领域,携手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共同抓好水资源保护,联合查处破坏河道、水利设施等违法行为;共同开展全流域巡河工作,推进流域畜禽、水产养殖等污染防治等,让绿色成为两地发展的靓丽底色。
在城镇领域,携手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加强城市建设对话交流,比如,在科教文卫事业发展、重大交通项目建设、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人才交流等领域深化合作,共同推动攀西经济区高质量发展。
(部分图片由省政府新闻办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