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 (余洁 记者 程磊)远离城市的喧嚣,踏入绿意盎然的小村落,今年端午小长假,以露营、乡村游为代表的微度假成主流。近日,记者从凉山州西昌市安宁镇人民政府了解到,端午小长假期间,安宁镇共迎来游客5000余人次,在美丽乡村观田园美景、赏民俗风情、肆意呼吸新鲜空气,尽情享受假期的欢乐时光。
走进安宁镇,青瓦白墙的农家小院错落有致,干净整洁的乡间小径,村前潺潺的溪水声……一幅幅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安宁镇徐徐展开。每逢节假日,游客纷至沓来,只为追寻这一隅的恬静和闲适,这是安宁镇“村新、业兴、景美、人和”美丽乡村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近年来,安宁镇学习运用“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经验,因地制宜、分类施策,循序渐进、久久为功,推进农村住房改造、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整治村容村貌等,坚持村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描绘四川乡村振兴新图景。
改善住房条件,描绘宜居村庄“新画卷”
记者了解到,为保障群众住房安全、改善群众居住环境,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安宁镇坚持“拆、保、改、建”相结合,采取政府引导、农户自筹、社会帮扶、金融扶持等多种形式,运用“新址新建”“拆院并院”“原拆原建”“全面拆除”和“修缮保护”五种模式,对本地户和自搬户实行“一视同仁、一个政策、一体推进”的原则,全方位开展农村宅基地两项试点和土坯房大砖房改造工作,让农村群众住进“暖心房”,逐步实现“安居梦”,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在风貌打造上,采取“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建设模式,注重在村庄原有的基底上,进行微提升精改造,尽可能保留农村的原始风貌,保留乡愁乡韵乡味,建设安宁河谷特色田园村落。
2023年至今,共发动农户参与坯房大砖房改造达928户。下一步,安宁镇将在整村逐步推动完成农村土坯房大砖房改造的基础上,重点建设“交通物流一体化、农村供排水一体化、农村垃圾清运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等基础设施,大力实施以“五美联创”为带动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发展特色产业,建设宜业乡村“新高地”
据介绍,安宁镇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巩固特色农业产业优势,坚持以全民小康为目标,突出“党建+产业”发展模式,结合自身资源优势,牢牢抓住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重大发展机遇,围绕质量兴农、绿色发展,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精心打造设施葡萄、制种玉米、大豆等特色农产品,打造万亩葡萄示范园区。
全镇种植葡萄35537.23亩、其他水果1093.38亩、制种玉米1500亩、大豆4822.3亩,葡萄年产量约11万吨,年产值约10.6亿元。培养家庭农场38家、农民专业合作社108家,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示范社2家、州级示范社6家、市级示范社24家,有效实现3520人就近就地就业。成功打造了“中国西昌乡村十八景”中经典核心景区“凤凰葡园”,举办凤凰葡萄采摘节,以“观田园风光,品绿色葡萄”为主题的办节方式深受广大游客欢迎,吸引了省内外游客慕名前来观光旅游,也带动了农耕体验、民宿休闲、直播带货、电商销售、农家乐等产业的发展,通过葡萄产业发展推动了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致富渠道。
整治村容村貌,打造和美农村“新名片”
不仅“里子”鼓,更要“面子”美。安宁镇人民政府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围绕“美丽乡村”创建目标,以优美新环境、绿色新产业、高雅新文化、和谐新农村为载体,把全镇打造成环境优美、产业发展、文化繁荣的特色村,以街院净化、道路硬化、村庄绿化、路灯亮化等为标准,深入推进“三大行动”,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治理,实行农村垃圾分类处置,深化厕所革命,推进农村污水治理,镇容镇貌进一步靓化,生活环境得到大幅改善,凤凰村、五堡村成功创建市级生态文明示范村。
注重乡村塑形与铸魂并重,安宁镇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利用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文化广场等平台,开展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通过文明家庭评选、道德积分评比、“好媳妇”等活动,积极培育遵纪守法、讲信修睦、守望相助的文明乡风和淳朴民风。深挖乡村文化铸魂,加大对乡村优秀文化、历史沿革、移风易俗的保护与传承,强化家风建设,更换门前的家规家训和星级文明户铭牌,修补院落围墙和脱落墙裙地砖,完成了凤凰文化长廊建设。成功创建四川省文明村镇,全镇90%以上家庭创建为“四好家庭”,90%以上的村创建为市级“四好村”。
(图片由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宁镇人民政府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