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达州讯(马发海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栽种好夏秧,稻谷满粮仓。初夏时节,喜逢降雨,正是水稻移栽好时节,万源市多地抢抓节令,有序推进水稻移栽工作,全面保障粮食安全,守好群众的“米袋子”,一幅幅生动的“耕作图”在巴山大地铺展开来。
在科技力量的加持下,万源市立足“生态、富硒、有机”优势,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强化产地初加工、园区深加工,努力走出一条结构优、质量高、效益好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机械化种植提效率、省成本 带动村民增收
在万源市黄钟镇陈家河村,农户李文国精心地将秧苗放入插秧机中。随后,农机手熟练地驾驶着满载秧苗的插秧机在稻田里忙碌穿梭。不一会儿,一整片稻田便披上了绿色的新装,焕发出勃勃生机。
黄钟镇陈家河村插秧机在田间奔忙(王晓艳 供图)
“机器插秧真的是比人工要快得多,以前我们插秧需要一整天的时间,现在十几分钟就栽好了。”李文国说,相比往年,今年机械化移栽效率比人工移栽有很大提升,不仅节约了栽种时间和用工成本,也有效提高了成活率与整齐度。
据了解,为提高水稻亩产量,玉带乡太平坎村结合自身地理条件,依托与川农大等科研院所合作,建成水稻育种基地200亩,实验种植达稻1号、川华优71等品种,水稻亩产量将有望提升到1000斤至1200斤。
水稻种植大户解宗平说,为保证秧苗移栽品质,今年他还邀请村上插秧经验丰富的村民助力秧苗移栽工作,确保秧苗栽插的深度、株距、行距达标,为水稻丰产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我们采用机耕、机繁、机收的方式,搞规模化、机械化种植,提高了移栽的工作效率。”太平坎村党支部书记张俊表示,在太平坎村水稻种植基地,近期每天均有40余人进行插秧作业,配合机械化操作,目前已完成全村900余亩秧苗移栽工作。
近年来,太平坎村通过“合作社+集体经济+农户”的模式,因地制宜推动了优质水稻的种植,有效激发了农户种植水稻的积极性和促进了他们的增收。不仅如此,当水稻成熟时,村集体统一进行收购和销售工作,消除了种植户的后顾之忧。这一举措不仅保障了水稻的高品质和稳定产量,还为当地种植户带来了稳定的经济收入。
农机“上岗”抓农时 助农民增收、土地增效
连日来,万源市正全面推进水稻集中育秧、机械化插秧等全农事服务工作,依托农业机械化加快栽插进程,让科技助力水稻生产跑出“加速度”,为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土地增效打好坚实基础,助力农业现代化高质量发展。
黄钟镇陈家河村农户抢抓农时忙插秧(王晓艳 供图)
今年,万源市计划种植水稻17万亩,建设水稻高产千亩示范片3个。目前已种植水稻13万亩,预计6月中旬前基本完成水稻种植任务。万源市农业农村局通过项目支撑采购农机具,肥料等农资,对全市水稻种植大户进行物化补助,县、乡(镇)两级农技人员300余人分赴田间地头进行技术指导,为全市今年水稻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万源市历来重视农业生产,2023年当地粮食播种面积首次突破100万亩大关,总产量达到38万吨,实现粮食产量“十六连增”。今年以来,全市建成水稻、玉米、马铃薯、大豆、油菜等主要粮油作物千亩高产展示片12个,百亩超高产攻关方8个。开展马铃薯种植、小春作物管护技术指导1500余人次,印发农业种植技术资料1.2万份。完成油菜播面20.55万亩、小麦0.6万亩、春马铃薯20万亩、杂粮1.6万亩,预计上半年全市粮食播面达20.8万亩,粮食产量达5.9万吨。与此同时,大力提升农机装备技术水平,已补贴机具707台套,主要农作物机耕67.7万亩、机播122.52万亩、机收4.9万亩,全市农作物农机化率综合水平达48.5%,主要农作物机械化率达62.6%。
(图片来源:万源市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