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深化医改看四川|吸引大学生当村医、实施“四个三年行动”……四川这样推动医疗资源扩容均衡

2024-06-20 20:03:0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颖校对:朱琴宇责任编辑:张萍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文 乔薇/图)6月20日,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四川省深化医改新闻发布会,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唐雪峰在会上介绍,我省坚持构建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为支撑、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村卫生室为网底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有效、公平可及、方便可负担的高品质医疗卫生服务。同时,聚焦三个方面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省卫生健康委副主任、省疾控局局长、省疾控中心党委书记唐雪峰介绍有关情况

三步走,建强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建强县级“龙头”。依托县医院推进临床服务“五大中心”和急诊急救“五大中心”建设;以县域医共体为载体,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编制、岗位、人员、经费、管理、财务、药物、信息“八统一”管理,建设县域医疗资源共享“五大中心”和县域医共体高质量管理“十大中心”。支持县级中医(民族医)医院、妇幼保健院服务能力建设、县级中医医院“两专科一中心”建设、高海拔地区县医院能力建设,推动县级医院达标创等,到2025年,20万常住人口以上的县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二级甲等标准、50万人口以上的县有一所综合医院达到三级标准。

做活乡级“枢纽”。依托中心镇和特色镇卫生院,高标准打造一批达到二级综合医院服务能力技术和水平的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推动片区医疗卫生资源向中心镇集中布局。配齐中心乡镇卫生院适宜设施设备,推进服务能力标准化建设。强化常见病多发病诊治、公共卫生、急诊急救、儿科、健康管理、中医药等服务,增强乡镇卫生院二级及以下常规手术等医疗服务能力。

筑牢村级“网底”。推动村卫生室减量提质,数量由5.4万调减至4.2万个,全部完成标准化建设。稳妥推进乡村医疗卫生一体化管理,67.5%实现人财物一体化管理,1.23万个开通医保联网结算,年底前基本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加快村医“大换血”进程,引导65岁以上村医有序退出,实施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拿出近1000个编制用于大学生村医专项计划。积极推进中医适宜技术进乡入村,90%以上村卫生室能提供6类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

三聚焦,推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

聚焦“建高地、登高峰”。加大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医学“高峰”“高原”“高地”建设,先后获批1个国家医学中心、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建成2个国家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3个全国重点实验室和52个省级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聚焦“重均衡、促发展”。规划布局3个省医学中心和50个省区域医疗中心,创建国家、省、市(县)级临床重点专科118个、236个、1483个。按照二级综合医院标准,建成302个县域医疗卫生次中心并出台管理办法规范后期运行管理。持续深化成都、自贡、攀枝花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国家试点,推动集团内组织管理、医疗管理、运营管理、信息管理、药械采供、培训考核“六一体”以及资源下沉、资源共享、家庭医生、医防协同、中西医协调、延续护理服务“六协同”。

聚焦“筑网底、强基层”。深入实施县级医院能力提升、基层服务能力达标、基层基础设施补短、基层关键设备升级“四个三年行动”,提升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每年统筹选派5000余名专家人才开展对口支援和“组团式”帮扶,支持5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88个脱贫县、67个民族县、83个革命老区县医疗机构服务能力提升。去年,全省受扶县医院的门急诊和住院人次、手术台次分别提升12%、19%、7%。每年选派二级以上医疗机构6000余名专科医师加入家庭医生团队,组织全科医生、乡村医生、临床医生等11万余人成立家庭医生团队近三万个,实施“23433”卫生健康规范化服务,即全面落实医疗机构公共卫生、专业公共卫生机构对医疗机构公共卫生工作两张责任清单,开具医疗、运动、公卫三张处方,坚持专科医师、全科医师、公卫医师、健康管理师四师协同,对辖区居民实施红黄绿“三色”管理,强化“医保、医疗、医药”的“三医”联动,为群众提供多元化家庭医生签约健康服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