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廖振杰 庄祥贵 乔薇 文/图)6月25日,四川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在蓉召开绵阳市制造业“智改数转”推进情况新闻发布会。会上,绵阳市副市长邓辉介绍,近年来,绵阳市坚定贯彻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坚持创新引领,实施“科技立市”“产业强市”战略,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为着力点,按照“广泛宣传发动、示范典型引领、专业机构赋能、政策支持保障、专班统筹推进”工作思路,推动“智改数转”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目前,绵阳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全年有望突破400家。
绵阳市副市长邓辉介绍绵阳“智改数转”成效
畅通“供”与“需”,以专业服务搭建交流平台——在“需求端”,绵阳对规上工业企业进行全覆盖宣传发动、专题培训和免费诊断,政府“买单”聘请专业机构,帮助全市1419户规上企业对“智改数转”形成充分认识。
在“供给端”,绵阳引进数字化服务商20家,同时推动长虹、九洲等本土龙头企业成立服务商联盟,为近3000家供应链企业提供服务。绵阳还建设了以工业互联网“双跨”平台为基础的“智改数转”赋能中心、绵阳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综合服务中心,目前已汇聚服务商85家、上线应用200余个,带动区域内重点应用企业实现经济增量近200亿元。
企业有需求,服务商有方案,政府建好平台、完善政策,然后通过市场行为,推动“智改数转”水到渠成。例如三台县鸿凯双泰与“智改数转”服务商摩尔元素从认识到达成意向合作,用时不到1天。
统筹“点”与“面”,以标杆典型示范引领——从点上看,绵阳发布了“智改数转”10个典型案例,培育富临精工等17个“智改数转”领先实践企业,建成4个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等,一个个优秀企业成为“智改数转”的领头雁,示范效应显现。
从面上看,绵阳根据不同产业的特点,筛选基础好、能力强、水平高的重点企业,构建多场景、全链条、多层级的梯度示范体系。依托中国(绵阳)科技城人工智能产业联盟和人工智能学院,推进机器人、自动化设备以及AI技术在制造业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加速制造业“迭代换芯”。通过抓示范、重应用、促融合,推动大中小各类企业乘“云”而上、借“数”发展。目前,绵阳有256家规上工业企业实施了“智改数转”,全年有望突破400家。
“点”“面”皆强之下,绵阳企业“智转数改”不断提质。以长虹为例,长虹的“外电控自动化生产线”用人从46人减少到25人,单人单位时间内产值翻了两倍,还实现了产品可追溯管理,今年产值有望突破100亿元。
强化“稳”与“进”,以要素供给建强生态——稳,稳的是“智改数转”的支撑。绵阳出台专项政策,聚焦资金和数据两大要素,优化企业“智改数转”生态。运用“智改数转”诊断结果和企业生产数据,推出“智改e点通”“智改数转通”等专项金融产品。今年2月以来,绵阳围绕重点培育的21家标杆企业和将要实施的85个重点项目,推动金融机构精准对接企业,扶持具体项目,其中,工商银行绵阳分行已为长虹新能源、东材科技等近30家制造业企业融资超过16亿元。
进,进的是“智转数改”的发展势头。绵阳依托全国“千兆城市”试点,实现园区物联网基础设施全覆盖,面向制造业数字化建设的5G专网数量居全省第一,目前正加力川北智算中心建设,赋能千行百业转型、提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