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已是基层治理中的沉疴顽疾。虽然政府不断呼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杜绝空洞的“面子工程”,但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和部门依然未能践行这一理念,反而在追求表面功夫上大做文章,导致了大量资源的浪费和治理效率的低下。
形式主义的典型表现是“为表面而表面”,以形式符合、程序完备为主要追求,而忽视项目的实际效果和群众的真实需求。一些地方政府在工程建设中,往往只重视项目的外在形象和可展示性,忽视了工程的实际用途和长远效益。这种做法不仅浪费了纳税人的钱财,更是对政府治理能力的一种负面示范。
另一方面,官僚主义则常常因为过度复杂的程序和冗长的审批链条,使得基层政府难以迅速、高效地响应民生问题。许多群众急需解决的实际困难,因为繁琐的审批手续而拖延甚至搁置,这与政府为民服务的初衷背道而驰。在治理实践中,官僚主义不仅拖累了行政效率,也削弱了政府在民众心中的公信力和权威性。
要想真正做到以群众需求为导向,政府部门必须从根本上反思和改进。首先,需要建立起科学的项目评估和绩效考核体系,确保每一项政府工程都能够切实解决群众的现实问题,而非成为一纸空文。其次,必须简化行政审批程序,推动权力下放和事权下移,让基层政府更有自主权和灵活度,以便更加快速、精准地响应民生需求。
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已成为阻碍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落地的“拦路虎”,而把惠民生、暖民心、顺民意的工作做到群众心坎上,才是政府部门应当追求的终极目标。唯有如此,才能确保社会治理的长久稳定和持续发展。
(德阳市罗江区委组织部 杨成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