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从一条河读懂高县
悠悠南广河,汇集了乌蒙山北延余脉的涓涓细流,由南向北纵贯位于四川盆地南缘的高县,在宜宾城区汇入长江,成为万里长江第一支流。一河流水,一河生机,南广河的温润气候孕育了高县优美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农业形态。高山上云雾蒸腾,满目苍翠的茶园层层叠叠,构筑起“全国茶叶百强县”的深厚底蕴。丘区地势平缓,葱葱茏茏的桑园铺满山头,展现出“中国蚕桑之乡”的独特风姿。丘区多间平坝,一望无垠的五谷杂粮散发着丰收的味道,转眼变为人们餐桌上的美食和美酒。河谷水分充足,两岸翠竹延绵百里美不胜收,描绘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卷。山川滋养,生态优美,风景如画,这是大自然恩赐的资源禀赋,也是高县成为“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的先天优势。
高县县城庆符镇
因河而生,因河而兴,高县沿着南广河两岸繁衍发展,形成了南北61千米、东西32千米的梭形县境。全县13个镇全部坐落在南广河及其支流河畔,其中5个场镇依河而建,并以河命名。嘉乐镇,南广河高县境最南端,有“蜀南桑海、丝路小镇”之称,镇内趱滩场附近有一处险滩,以前上下货船只能靠人工“趱”货,故名趱滩。文江镇,南广河畔古镇,有全国最大的白酒原酒生产基地,也有“茶中大熊猫”黄金芽生产基地,因河畔有“文江书院”而得名。庆符镇,高县县城所在地,南广河蜿蜒穿城形成太极水城奇观,因境内有兴庆山和符黑水(南广河古名),各取一字为名。来复镇,南广河流经高县里程最长的镇,有国家AAAA级茶旅融合景区大雁岭,因场镇渡口有石书“来复名津”而得名。月江镇,南广河高县境内最北端的镇,一个由水火电能源产业为主导的新型工业小镇,因场镇附近河心有一巨石圆如满月,古人留下题刻“江心月白”而得名。
拥有一条河,一个地方就有了生气和灵魂。拥有南广河,高县就有了山青水绿、物产丰富的自然条件;拥有南广河,高县人就有了勇往直前、奔流不息的精神气质。
茶乡春色(罗永旗 摄)
从一条路读懂高县
南方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西南地区对外交通贸易和文化交流的干线,由灵关道、五尺道、永昌道等古道组成,其中五尺道就经过高县。这条古道,穿越两千多年沧桑烟云,给高县烙下深深的历史文化印记。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开始“通道置吏”,命常頞开“五尺道”,其时县境属蜀郡,正式纳入秦帝国版图。汉代向东南延伸称为“南夷道”,形成南方丝绸之路东线,县境设为南广县。隋唐在其基础上向西延伸名“石门道”,县境初置羁縻高州。宋元时期,“石门道”逐渐成为四川与云贵茶马互市的主要通道,原羁縻高州地置高州。到了明清,扩建为“叙昆驿道”,又成“盐道”,高州降为高县,从此一直沿用。
石门关
跟着依稀的马蹄印,循着隐约的铜铃声,沿南方丝绸之路从宜宾出发,首先来到胜天镇红岩山,穿过一片亿万年只为等你的桫椤海,领略那份来自白垩纪时期的神秘。接着来到沙河驿,古往今来的客商总要在这里歇上一脚,因为这里有一道远近闻名的美食沙河豆腐。再往南行是黄沙驿(今庆岭镇),这里有一种热情好客的招待叫请春酒,一席三台,一台茶食,二台下酒,三台正餐,每台有每台的菜品,每台有每台的礼仪;还有一个明末传下来的土火锅,锅是当地特有的泥土烧制,菜是本地自产的荤素食材,白味慢熬,健康养生。来到庆符镇,就到了有“川滇锁钥”之称的石门关,这里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自然天堑,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石门北壁题刻“勒愧燕然”四个大字。进入文江镇,又有一座关隘,因传为自剑门关以南到这里的第十三座关隘,故名剑南十三关,关门对联曰“乌蒙西下三千里,僰道南来第一城”。行至蕉村镇,在出县境处还有一座凌云关,墙体为砖石结构,关台上有三层木楼,南侧一道大门,北侧两道大门,甚为独特。
千年的古道,见证千年的岁月沧桑和世事变幻。南方丝绸之路给高县带来了产业兴旺、商贸繁荣的历史条件,同时也给高县人民带来了热情友善、开放包容的精神品格。
、
来复镇大雁岭景区(张元戎 摄)
从一抹红读懂高县
高县是革命老区县。在南昌起义中,有三名高县人担当了重要角色:起义军第十一军二十五师党代表李硕勋、二十四师党代表阳翰笙和第二十军军官教导团护卫排排长张锡龙。李硕勋先后担任中共浙江省委军委书记、省委代理书记,江苏省委军委书记等职,1931年在海南英勇就义,时年28岁,2009年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阳翰笙后受党组织安排,弃武从文走上革命文艺道路,新中国成立后,长期担任文艺界领导工作。张锡龙后受中央军委派遣去苏联深造,回国后从事军事培训和指挥工作,曾担任红三军团第七军军长,1933年在战斗中牺牲,时年27岁。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高县还涌现出了一大批能人志士,他们有的奔赴全国各地参加革命斗争,有的在县内开展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最终通过武装起义让高县获得解放。
李硕勋纪念馆(梁山 摄)
红色文化,世代传承。从硕勋公园拾级而上,李硕勋烈士纪念馆矗立在半山之上,门前是烈士的汉白玉雕像,室内是烈士光辉的一生,这里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李硕勋故居位于庆符镇东门街,是清末川南民居,内有烈士生前居室,以及其妻子赵君陶、儿子李鹏住过的卧室。故居旁边,是高县硕勋小学,校园东部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这就是烈士曾经就读的梧桐书院。阳翰笙的故居在罗场镇南华街,是一座三合头院落,里面陈列着阳翰笙生平事迹。张锡龙故居位于庆符镇永联村,是一座典型的川南民居,内有张锡龙生平事迹陈列室。依托这些红色资源,高县广泛开展各类红色教育,让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和青少年更好地体验和传承红色文化。
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红色基因早已浸润到高县人的血脉之中。鲜红的生命底色,让高县在现代化建设中始终保持方向正确、捷报频传的发展势头,也让高县人民形成了深明大义、敢想敢干的精神内核。
(作者系高县文联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