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详情

全国百强榜跃升至第79位! 西昌县域经济再创新高

四川经济网凉山讯(记者 陈国盼)7月31日,赛迪顾问县域经济研究中心发布《2024赛迪百强县榜单》。西昌市位列第79位,比2023年上升6位。

西昌连续四年上榜全国县域经济百强县,稳居四川县域第一位。作为四川县域经济的“排头兵”,西昌立足资源禀赋,激发动力活力,始终保持争先进位的态势,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蓄势突破。

图片6.png

好的资源,赋予西昌发展“雄厚底气”

西昌地处四川第二大平原——安宁河平原腹地,处在成都、重庆、贵阳、昆明四大城市交叉辐射区域,是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节点城市,是内陆辐射西南和东南亚的重要通道。

西昌地处著名的攀西裂谷成矿带,是攀西国家级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核心区;水风光清洁能源三能互补,是国家重要的“西电东送”战略基地;位于大香格里拉旅游环线、川滇旅游黄金线和中国攀西地区阳光度假旅游的核心区。

得天独厚的资源禀赋,给了西昌发展的“底气”。近几年,西昌火力全开,围绕钒钛新材料、航天航空、数字经济、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持续招大引强、延链补链强链,实现了签约总金额、到位资金、单个重大项目“三个百亿元”新突破。

大项目引领大发展,2024年二季度,西昌重大项目集中开工27个,计划总投资149.2亿元,年度计划完成投资47.03亿元。

 图片2.png

大美西昌

全时全域旅游,在文旅融合上做“大文章”

西昌县域经济发展不仅仅局限于提升经济指标,更注重文化内涵的挖掘和传承。近年来,西昌市积极推动文旅融合发展,以“文旅+民俗”“文旅+电影”“文旅+美食”等融合业态,正逐步构建起一个全时全域旅游的新格局。

邛海泸山、黄联土林、螺髻山等自然风光旖旎秀美,建昌古城、川兴高山堡、大石板村等历史文化经典重现,安哈彝寨、茅坡樱红等田园风光一枝独秀,呈现出“处处是景、步步见景”的全域旅游风貌。

发展国家非遗“朵洛荷”、艺术奇葩“达体舞”、实景火秀“阿惹妞”等少数民族文化演艺,布局沉浸式古城古村实景演艺、海河水上夜游等精品演艺项目,形成一大批文旅体活动轮番上演、永不落幕的态势,做到全年无“淡季”全域无“冷门”,一年四季皆美景、全域全时皆可游。

同时,依托海河、唐园、建昌古城等成熟资源大力发展精品夜游、饕餮夜宴、时尚夜娱、品位夜读等夜间经济,打造夜间“第二景观”,形成昼夜互促“双体系”,让远方的客人留得下来、住得安逸、玩得尽兴。

2023年,西昌市接待游客2661.74万人次、同比增长21.22%,旅游收入332.19亿元、同比增长21.76%,位列2023年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第25位。

 图片4.png

西昌建昌古城

“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近年来,西昌先后出台多条“硬核”措施,用“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做大做强。

2023年投入产业项目前期经费5000万元,兑现企业奖补1.65亿元,创新落实“应急转贷资金”5000万元,帮助企业对接落实贷款63.2亿元。扎实做好升规入统工作,2023年规上企业达到101户,服务业“个转企”603户,新增服务业升规入统261户。

与此同时,西昌坚决落实“一揽子惠企纾困”政策,千方百计为企业排忧解难,为企业降成本、融资金、拓市场、引人才、增效益,引导民间投资向新基建、交通运输、城市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领域发展,着力激发民间投资活力。

图片3.png

充满活力的西昌

同时,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积极开展营商环境专项整治,分片区对全市规上企业、中小企业、重点项目等进行走访,全方位、全要素、全生命周期疏通企业项目引进落地的堵点、难点,真正为企业“松绑”、为市场“腾位”。

2023年西昌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率达87.42%,全年线上线下受理办结33.8万件,成功创建全省政务服务标杆大厅,获评央视“2022城市营商环境创新县市”。

(图片由西昌融媒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