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司法部为何关注达州? “零编制”公证改革做法得民声

2024-08-08 17:11:47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杜静

四川经济网达州讯 (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文/图)“达州‘零编制’公证体制改革是基于现行法律制度政策要求和现实业务需要探索出的新模式,成效斐然,应当总结达州因地制宜推进‘零编制’公证体制改革的成功经验。”近日,司法部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宣讲团成员、华东政法大学公共法律服务研究院院长、教授杨凯率司法部公证体制改革课题调研组成员专题调研达州“零编制”公证体制改革工作。

达州司法服务中的公证改革为何受到司法部关注?

8月8日,记者从达州市司法局了解到,司法部相关人员此次主要了解了达州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典型——佳诚公证创新实施“零编制”改革,该公证机构采用企业化运作和管理模式,解决群众或企业的关于法律确权、权益委托、申明公证等司法辅助的“办证难”问题。

变“坐堂办证”为“上门服务”公证

“经各部门协调配合,到公证处就拿产权证,实在是太方便了。”今年初,经达州市佳诚公证处工作人员搜集材料,办理孙女士的婚后财产离婚分割证明,孙女士仅2小时就办完所有公证手续。

这是佳诚公证处开展“公证+不动产登记”服务试点后办理的又一起司法辅助案件。“如此办事效率是改革前不敢想的。”达州市佳诚公证处党支部书记、主任宗颂杨感叹道。

8d11cefe-b3e2-446d-9a0b-e49956f096f3.jpg

公证处人员上门为行动不便的群众办理业务

为破解公证体制暴露出人员编制与单位性质不相符、公证人员工作积极性不足、服务质量欠佳等问题。从2016年起,达州积极探索“零编制”公证机构体制改革,即保留原有公证处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性质,单位全员实行合同制,不再保留事业编制,调动公证人员工作积极性,优化公证服务惠企利民,推动公证事业健康发展,满足市场主体日益增长的司法辅助需求。

通过多次组织职工会议,征求职工意见,了解职工需求,解决了公证处原有编制内工作人员去留问题。目前,该机构有13名员工,其中6名为公证员,公证处服务方式也从以前的“坐堂办证”转变为主动“上门服务”做公证。

改革后,该公证处创新开展“公证+”服务新模式,延伸“公证+不动产登记”“公证+市场监督管理”“公证+住房与城乡建设”“公证+银行”“公证+司法辅助”等服务,在做好传统公证业务的基础上,主动将公证业务拓展到住建、金融、市场监管、城管、不动产、诉讼服务等六大领域,实现公证服务“零距离”。据统计,2023年该公证处共办理各类公证业务9100余件,其中为民营企业优先办理各类公证共120余件,与改革前同期相比分别增长16.4%和15.5%。

一个公证处两项“全国先进”荣誉

佳诚公证的“零编制”改革试点成功,为达州市公证法律服务行业发展提供了可示范、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模式。

记者注意到,近年来达州公证行业采用佳诚公证“零编制”改革经验,整个行业年均办理各类公证业务达3万余件,办证件数居全省第5,先后有6家公证机构获评为“四川省标准化公证处”,而佳诚公证处获“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先进单位”荣誉,带领改革的宗颂杨也成为“全国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8ca62786-bc2d-495a-89a9-92770ca49992.jpg

群众办理公证业务

宗颂扬谈到,当初着手佳诚公证处的改革试点工作时,该公证处的硬件设施,改善办公环境和条件差,档案管理较落后且混乱。他带领员工筹措资金,在公证处设隐私办证室2个,大厅办证窗口10个,还设置了遗嘱专用摄录室1间,配备120多平方米的档案管理室,安装智能无轨密集档案架,提升了档案管理质量和管理效率。同时,积极拓展新的证源,和多家金融机构、国土部门、公共资源交易中心等单位建立业务合作关系,让公证处年均办证量从3000余件增长到了1万余件,业务收入也成倍数增长,无一件不合格公证卷宗。

10623402-732f-4441-b657-83cec59b5382.jpg

群众正在办理公证业务

“一个公证处里两个全国先进,全省公证行业领域内的确少见。”达州市司法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达州公证行业将以服务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促进发展新质生产力为目标,鼓励佳诚公证处持续探索改革创新,深化全市公证体制机制改革,不断激发公证机构、公证人员和公证行业的改革动力,推动公证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