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环保 >新闻详情

在四川洪雅守山护绿 聆听万物的生命之歌

2024-08-15 15:51:28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张瑞灵

风吹一片叶,万物已知秋。初秋的四川省眉山市洪雅县,出门见景,抬头见蓝;乡愁满载,魅力无限。从“中国宜居养生之都”的美誉到蝉联“中国最美县域”,洪雅的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正结出累累硕果。

天蓝地绿水清  百里山河多姿多彩

“瓦屋寒堆春后雪,峨眉翠扫雨余天。”

“山横瓦屋披云出,水自牂牁裂地来。”

……

古往今来,赞美洪雅瓦屋山的诗词,不胜枚举。

瓦屋山,桌山的典型代表,还是全国最大的森林公园。

2021年10月,大熊猫国家公园正式设立,范围涉及川陕甘三省,其中四川划入面积占七成以上。编号为“SC0001”的界碑,定位在了瓦屋山景区大门前约300米位置。这一块界碑,见证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成长。

根据第四次野外大熊猫种群数量调查结果,目前我国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达到1864只,而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瓦屋山区域,野生大熊猫就有13只。

2023年4月,占地2555.34平方米的大熊猫国家公园眉山片区瓦屋山大熊猫博物馆正式开馆,免费对外开放。充满科技感的沉浸式多媒体、VR、AR等手段,瞬间吸引了不少游客。人们感叹大熊猫的栖息环境之余,也被瓦屋山丰富的动植物资源所震撼。

瓦屋山首届国际观鸟季活动现场,朱涛 摄_52压缩看图.jpg

瓦屋山首届国际观鸟季活动现场(朱涛 摄)

今年5月,“2024瓦屋山首届国际观鸟季”举办。国内外的32支专业观鸟队180余人齐聚瓦屋山,用镜头记录下瓦屋山的珍稀鸟类。活动中,大家纷纷对瓦屋山的美景、生态赞不绝口。

枯藤交错,古木参天,生灵万物竞峥嵘。今天的瓦屋山,美缀山林间,人在画中游,一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

但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成果还不止于此。

与瓦屋山望山而立的玉屏山,山间茫茫林海郁郁葱葱、连绵起伏,伸展十余里,美不胜收。

这是一片人造森林。从上世纪90年代末开始,洪雅县持之以恒实施退耕还林、保护天然林等,使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这些年,又依托人工林海,大力发展起森林康养产业,将绿水青山变为了金山银山。

这是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生动实践,也展现了洪雅在绿色发展上的决心和担当。

回望洪雅生态,生态成果随处可见。境内的主干河流——青衣江,每年有超过2000只水鸟在此越冬。时下的柳江现代农业园区,千亩水稻肆意生长,常有游人来此打卡散心。余坪镇工业园,企业运作时没有黑烟漫天,只剩绿树环绕、蓝天依旧。城区的地下管网,如今大多已脱胎换骨、焕然一新,晴天是温暖的阳光,雨后是清新的空气。公园里,市民自在散步;田野边,人们静坐观星。

……

大美洪雅,何其壮哉!

驰而不息逐绿前行  谱写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新篇章

生态文明建设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绿进林还,万亩杉林郁郁葱葱,独木变林海的绿色奇迹,在洪雅林区持续创造。

今年5月,洪雅县2024年“无废城市”建设、生态文明示范县复核、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大气污染防治等四项生态环境保护重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会上对生态环境治理工作作了进一步要求。

6月,“生态文明,我知我行”环保知识线上有奖答题活动火热开启,进一步推动形成生态环保全民行动体系,营造人人、事事、时时崇尚生态文明的社会氛围。

近日,洪雅县国有林场召开2024年林长制工作暨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专题会,对森林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详细安排。

政企同心、全民参与,从完成“煤改电”、乘上绿色转型快车的“四川省绿色工厂”——洪雅青衣江元明粉有限公司到科技感十足的生态环境监控设备,从减污扩绿到山明水秀,一次次奋进,一次次谋划,生态文明建设图景愈加清晰,“绿色答卷”也愈加厚重。

《梦境》赵兴权  摄于槽渔滩风景区青衣湖_52压缩看图.jpg

槽渔滩风景区青衣湖(赵兴权 摄)

多年来,洪雅以久久为功的战略定力,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共建共享生态城市,推动生态品质迈上新台阶。

根据《2023年洪雅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23年,洪雅全县林地面积208万亩,人工造林0.5万亩,森林覆盖率72.49%。县城建成区绿地率38.56%,绿化覆盖率41.8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13.10平方米。全年城区环境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30天,优良率达到90.4%,同比下降3.8个百分点;PM2.5年浓度均值28.1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6.6%;PM10年浓度均值46.3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5.9%;未发生重度以上污染天气,大气环境质量持续改善。

青衣江水质常年保持在Ⅱ类;重点小流域五河三库,水质均达到Ⅲ类以上,无Ⅴ类和劣Ⅴ类水质,达到省、市下达目标任务要求;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李悦琴 四川经济网记者 常艰)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