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婕 文/图)二氧化碳是看不见摸不着的,那么如何“捕捉”并正确计算电力生产、传输以及使用过程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成为了电力行业低碳发展的关键性环节,同时是实现我国“双碳”目标的基础技术能力,这也是天府永兴实验室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9月11日,“绘绿公园城 美丽成都行”美丽成都——2024年生态文明媒体采风活动启幕,记者走进作为全国首家聚焦“碳中和”的省级实验室——天府永兴实验室,探秘前沿技术如何助力实现“碳中和”。
工程师正在介绍电力能源系统碳流分析平台
在天府永兴实验室新型电力系统研究中心,该中心助理工程师陈红湖介绍,他们团队提出了一种电力系统实时碳计量与追踪解决方案,开发了面向四川省的电力能源系统碳流分析平台。
“电力能源系统碳流分析平台,主要分为两个模块,一个是碳追踪模块,实时展示成都市及各区(市)县的发电、用电碳排放特性参数;另一个是全景碳分析模块,主要用于对成都市及四川省历史碳排放信息进行统计分析与可视化展示。”陈红湖谈到,有了这个平台,就可以直观地了解各地的碳排放信息,为政府相关管理部门、发电企业、电网企业等提供量化依据、考核方法、决策支持等服务。
天府永兴实验室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究中心
二氧化碳如何“变身”?
随后,走进天府永兴实验室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究中心,记者了解到,该中心“上新”了一套二氧化碳捕集性能测试实验装置。碳捕集与利用是指,从工业排放的废气或者空气中捕集二氧化碳,然后将其转化成燃料或化工产品。让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并产生经济效益,是最为直接的碳减排手段之一,也是实现碳中和目标的托底性技术。
本图左边三个为碱性固废,右边四个为CO₂矿化固废制成的产品
二氧化碳资源化利用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陈超介绍,捕集性能测试装置由团队自主设计,是一个实验级别的CO₂捕集装置,主要用于测试新型吸收剂性能,以及用于验证CO₂捕集节能工艺。
他进一步解释,CO₂的资源化利用,是利用固体废弃物(固废),如钢渣,矿渣,炉渣,电石渣等与CO₂相结合,通过矿化反应将CO₂转化为碳酸盐矿物。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固废中的碱性物质,如CaO、MgO与CO₂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稳定的碳酸盐化合物,实现CO₂的固定和矿化。最终,可以将CO₂矿化固废制成轻质碳酸钙或者其它绿色建材,如矿化砖、建材骨料或骨料制成的混凝土等。
据悉,天府永兴实验室主要着眼清洁低碳能源、资源碳中和、碳捕集与利用、碳汇与地质固碳、减污降碳协同、碳中和集成耦合六大研究领域,通过“核心+基地+网络”的运行模式,打通“基础研究—技术攻关—产业转化”创新全链条,促进低碳产业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社会绿色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