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开江推动“稻田+”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2024-09-12 14:19:47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又是一个丰收年,还能卖个好价钱。”9月9日,开江县新宁镇白云村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最后一批开江贡米完成收割,从开江县委办选派的第一书记胡显涛一边联系着销售,一边指导村民科学晾晒,确保“小金米”颗粒归仓。

秋韵田城,瓜果飘香,稻丰鱼跃。今年以来,开江全县上下立足“立壮志拼荣光”的责任担当,坚决打好“农业扛旗突击战”,联农带农惠农机制日益完善,绿色发展成效显著,“稻田+”一二三产深度融合,全力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助力推进乡村全面振兴,绘就出农业高质量发展新图景。

开江县普安镇.jpg

普安镇“稻田+”基地水稻机收现场(开江县委宣传部供图)

联农带农惠农

澎湃聚集“资源禀赋”田城

开江,因田而生,因田而美,因田而兴。川东第一大水库宝石湖滋养40万亩优质稻田,涵养了一片长江上游的生态湿地,更是孕育出了稻渔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

开江县委副书记、县长张鑫表示,为打好“农业扛旗突击战”,开江扎实推进全域园区化,创新推进农业产业化,积极推进融合景区化,突破推进产业数字化,持续推进品牌高端化,坚决扛牢全市农业发展大旗。既抓产量又重质量,产业园涉及67个行政村(社区),总面积69万亩,其中耕地面积28.9万亩,农业人口65078户,16.67万人,以优质水稻、虾蟹为主导产业。经营主体多元有活力。产业园经营主体达352家,引进缘满集团、大胃王、鑫谷粮油、民生渔业等龙头企业40余家。拥有农民专业合作社123家,家庭农场189家,农户加入合作社比例75%。流转土地5.87万亩,搭建土地托管等服务平台2个,托管土地19.42万亩,适度规模经营率93.5%。利益联结机制有实效。通过“1331”托管模式(村集体每年按托管公司使用托管资金的13%固定分红,第3年开始还本,10年合作期满全部还清)带动农户3321户、劳务服务中介模式带动农户551户、“三金”模式带动农户23541户、社会化服务入股分红模式带动农户2461户、“农民+自媒体+消费者”模式带动农户571户、委托管理模式带动农户921户、开发式农业分红模式带动农户1898户。创新创业支持有力度。搭建创业见习中心和创客服务中心,入驻平台企业10家,为大学生、新农人、农业合作社等提供知识产业、政策咨询等特色服务支撑,累计安排双创支持奖励资金380万元,返乡创新创业1438人,带动农民就业5.99万人次。

水乡稻香果香

生态鲜明“田城甜品”

山上“果林+”,山下“稻田+”。开江依托优质的资源禀赋,培育出“百里稻香、百里水乡、百里果香”。

种养结合紧密,全域推行品种、品质、品牌,标准化生产“三品一标”,“一控两减三基本”。2024年,成功创建全国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全国渔业绿色循环发展试点县。绿色生态种养全域推进,创新制定“以渔养稻、以水养渔、稻渔共生”生态种养标准,全域推进标准化生产,形成了以“种草、投螺、挂蚌、调水、稀放、配养”为核心的稻虾沟田、稻虾平田、立体循环养殖等三种养殖技术模式,亩均产值达1.2万元,基本实现“千斤粮、万元钱”目标。高效节水灌溉面积达24.45亩,占耕地面积84.6%。建立化肥、农药使用台账,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行动,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杀虫灯、生物农药等绿色防控技术,绿色防控面积13.976万亩。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有力,建立了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农业投入品监管网络,构建了“农资生产商+农资专营店+稻渔基地”农资直供体系,创新“五户联防+户联保”农民自主质量监督机制,推行网格化管理。开展属地检测、产地快检,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合格率达到100%。主导产业产品、新型经营主体90%入驻国省级农产品质量追溯管理平台,园内农产品质量可追溯覆盖率98%。品牌创建扎实推进,以“开江田品”区域公用品牌为引领的品牌体系初步形成,成功培育巴粟香米、稻蛙香米、开江贡米等5个大米品牌,“稻田+”有机鱼、开江水产等3个水产品牌,开江大闸蟹、开江小龙虾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开江大闸蟹荣获全国金蟹奖。田城开江山水一幅画的“梦中田园”“烟村十万家”的“乡愁田园”照进现实。

融合融创融汇

真实写照“梦中田园”

田城开江、诗与远方,“城在田中融、田在城中依”,“百村、百景、百院”日益精彩,十里荷塘、袅袅生香、万亩花海、遍野金黄。

产业园负责人曾斌说,开江聚焦水稻、虾蟹主导产业,大力发展稻渔综合循环种养,形成了综合服务与科技创新中心、平坝“稻田+”高效生产区、丘陵虾蟹饲料原料种植区、现代农产品加工物流园、百里稻香田园乡村休闲康养环线的“一心、两区、一园、一环”的“稻田+”产业集群,掀起了一场稻田经济的绿色革命。农文旅深度融合,建设百里稻香、田米水乡等休闲农业项目,建成“稻田+”美丽乡村示范点13个,举办达州市开江县农民丰收节、大闸蟹捕捞节等特色主题活动,成功承办全国第三届印迹乡村创意设计大赛,2024年接待游客约51.85万人次,乡村旅游收入达1.63亿元,构筑了一处寻觅乡愁的梦中田园。种养基地提质增量,产业园建成集中连片标准化基地面积17.59万亩,较2022年增长29.4%,其中“水稻+虾蟹”11.6万亩,“水稻+油菜”6.28万亩,形成了“稻田+”产业集中、集聚生产区。年产稻谷9.075万吨、虾蟹产品10803吨,产业园农业总产值15.4亿元。预计2024年,产业园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4万元,高出全县平均水平的41.7%。龙头企业民生渔业公司通过“1331”托管模式托管资金2500余万元,累计集体经济分红900万元。目前,开江已顺利完成水稻收割35万亩,玉米20.1万亩,花生8.43万亩,大豆0.5万亩,收获进度超93%。

(何努 刘凡 四川经济网记者 王晓英 赵权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