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刘婕)草木密盖的山腰,水流飞滚直下150余米,击出隆隆响声,山风拂过,阵阵水雾飘散。9月12日,“绘绿公园城 美丽成都行”——美丽成都2024年生态文明媒体采风活动走进成都市大邑县。在西岭镇沙坪社区,记者被对岸似一线白练的瀑布所吸引。西岭镇党委委员、副镇长钟鹏说:“这道小飞水瀑布曾因为上下游修建水电站消失多年,3年前电站拆除后才重新出现。”
小飞水瀑布
这条瀑布消失又重现,背后是大熊猫国家公园的建设成果,也是大邑县的生态价值转换之路。
小水电站陆续退出
生态渐恢复,野生动物常“打照面”
据悉,上个世纪,为了满足经济建设和群众生产生活用电需求,大邑县相继建成春坪电站、小飞水联办三级电站、水柴溪电站等18个小水电站。这些水电站梯级引水发电后,河道水流逐渐减少,以至于西岭雪山大飞水、小飞水瀑布等“千年飞瀑”的景致逐渐消失不见。
“必须还水于河、还瀑布于雪山,为生态和野生动植物保护‘让路’。”钟鹏介绍说,2020年,大邑县委、县政府成立了西岭雪山生态保护修复领导小组,大力实施了西岭雪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2021年,大邑县结合省市政策要求出台《大邑县大熊猫国家公园小水电清理退出工作实施方案》,全面关停大熊猫国家公园范围内18座小水电站,此后消失数十年的大飞水、小飞水、水柴溪等“千年飞瀑”胜景陆续重现西岭雪山。
小水电关停也并非“一关了之”,生态修复的后半篇文章同样重要。
“为巩固生态修复成果,我们还以西岭镇云华村、飞水村为试点,建立了生态环境共建共管委员会,集合了政府、村社、村民、公益组织和学研企业的共同力量。”钟鹏说,
比如通过设置生态公益岗位,引导云华村成立生态巡护和自然教育志愿服务队,逐步将云华村原住居民转化为生态保护和自然教育的重要力量。
小水电站拆除前中后对比图
西岭镇沙坪社区第一网格党支部书记任晓慧介绍说,小飞水瀑布就在其社区,随着瀑布“出圈”,最多的一天有超过3000名游客自发前来打卡。这片美景来之不易,下一步,社区除了开展日常巡护外,还将积极开展旅游垃圾清理、安全文明劝导、宣传野生动植物保护等活动。
在西岭镇,不仅游客越来越多,野生动物也频频亮相。如今,和大熊猫、猴子、羚羊等野生动物“打照面”,成了附近村民的家常便饭。
“今年8月,就在我们沙坪社区的河沟边,‘偶遇’了小熊猫下山游玩。”沙坪社区一名村民热情地告诉记者。
据了解,采取小水电关停等一系列生态修复措施后,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片区的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长,不断有大熊猫、雪豹等保护动物的身影被红外摄像机捕捉到,当地群众及游客也陆续拍摄到了大熊猫、小熊猫、猴子、羚牛等野生动物,相关视频、图片在网络平台广泛传播,当地生态旅游知名度显著提升。
采访当日出现在小飞水瀑布附近崖壁下的巴黎翠凤蝶
目前,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邑区域内有2063种(含变种)高等植物和367种脊椎动物,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红豆杉等5种、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连香树等8种,大熊猫等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8种、猕猴等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7种,是同时拥有大熊猫、雪豹双旗舰保护物种的区域之一。
“千年飞瀑”重现
绿水青山间,农家日子甜
千年飞瀑重现、“偶遇”大熊猫不仅为大自然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更激活了当地的旅游经济,各地游客纷至沓来,有力推动了当地旅游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了强大动力。
“风景好,又凉快,即便堵车堵上4个小时,游客也愿意来看小飞水瀑布。我家民宿共15个房间,能住30人,今年8月,房间全部被预定完了。”家住西岭镇沙坪社区9组的任莉君说,她家离小飞水瀑特别近,自从瀑布重现后,来她家喝茶、住宿的人越来越多。在周末,仅卖小吃都能挣1000多元。
小飞水瀑布美景吸引众多摄影爱好者前往打卡
生态价值向着文旅价值转换的故事正在西岭镇不断上演。
“当前,由小飞水瀑布每年创造的集体经济收入已超过100万元,为当地提供了200余个就业机会,极大改善了村民的生活水平。据统计,当地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2021年至今已实现翻倍。”钟鹏表示,下一步西岭镇将结合现有的生态资源,加大力度推动大熊猫国家公园大飞水瀑布和小飞水瀑布生态体验场景的建设,让生态价值向文旅价值得到更好的转化。
游客在小飞水瀑布拍照打卡( 刘婕 摄)
记者在采访中还了解到,西岭镇还与西岭雪山景区达成合作共建共识,建立实体商业街“西岭偶遇”——雪山旅游商品购物中心,在景区入口广场为原住居民提供48个旅游商业服务摊位,解决就业岗位120余个,增加原住居民的经营收益,全年纯收益160余万元。
如今,在西岭镇,由“生态美”催生的“美丽经济”正在被激活,西岭镇百姓的幸福指数和获得感节节攀升。
(图片除署名外由活动主办方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