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人物 >新闻详情

眉山市东坡区王洪光:用音乐传承三苏文化

2024-09-18 16:00:54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何羽佳校对:魏文红责任编辑:张萍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眉山讯(严婷婷 记者 常艰)在眉山市东坡区这片文化底蕴深厚的土地上,不断涌现出一个又一个文艺杰出青年人物。他们用才华和热情,为传承和弘扬东坡文化、三苏文化,贡献着智慧和力量。王洪光就是其中一位。

深耕群众文化活动 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我有花一朵,种在我心中。含苞待放意幽幽,朝朝与暮暮……”旋律悠扬婉转,和声优美动听。在王洪光的指挥下,东坡区文化馆“百坡女子合唱团”团员热情高涨,全身心投入到《女人花》歌曲的演唱中。指导该馆“百坡女子合唱团”,仅仅是王洪光重视基层群众对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表现形式之一。

作为东坡区文化馆副馆长、东坡区音乐舞蹈家协会主席,王洪光始终坚持服务基层、服务群众。他深知,艺术的力量,在于与人民的紧密联系。因此,在工作中,他一直致力于中国民族声乐的传承与发扬,将高雅的艺术表现形式与东坡文化深度融合,带入寻常百姓家。

“不会因为身在基层而放弃对艺术的高标准追求”是王洪光的人生准则。多年来,他积极组织各类文艺演出和文化惠民活动,让东坡的文艺氛围愈发浓厚。同时,他还开设“百坡文化课堂”声乐公益培训、“民进同心公益艺术大讲堂”等活动,努力提升基层群众的文化艺术获得感。他认为,“只有加强与基层群众的互动和交流,了解他们的文化需求和喜好,才能创作出更多贴近人民生活的文艺作品。”

不断提升自我 传承东坡文化精髓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鸣,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9月10日,“礼赞新中国·逐梦新时代”2024民歌山西邀请赛落幕。王洪光应邀参赛,凭借一首原创歌曲《临江仙·夜归临皋》,在此次比赛中荣获全国一等奖。

这首歌曲以东坡诗词为原型,以苏轼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后返归临皋住所的情景为创作切入点。全曲借鉴传统艺术戏腔的演唱方式,充分展现了东坡豁达的人生态度,超旷的精神世界,独特的个性和真情。这也是王洪光对东坡文化深刻理解和热爱的体现。“身为东坡人,并且是一名文艺工作者,我有责任与义务,利用自己的专业优势去传承、弘扬东坡文化、三苏文化,让更多人了解东坡、爱上东坡。”王洪光说。

正是因为对音乐的执着与热爱,王洪光通过探访三苏祠、阅读“三苏”诗词等方式,不断从东坡文化、三苏文化中汲取灵感,创作了《义无反顾》《乡愁》《心愿》《我的名字叫民兵》《东坡少年》《去远方》《一剪梅   雨打梨花深闭门》等一系列优秀作品。他的作品曾获得中国音乐“金钟奖”声乐比赛四川赛区优秀奖、四川省第三届“农信杯”青年歌手大赛一等奖、2019年中国(烟台)亚太地区国际城市合唱独唱艺术节独唱金奖等荣誉。一项项荣誉,见证了他的成长,也为东坡的文艺事业,贡献出了更多力量。

除了在东坡本地积极推广文艺和文化,王洪光还将东坡文化的魅力带到了国际舞台。他以音乐为媒,精彩呈现了东坡诗词歌曲《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其深情的演绎,不仅赢得了现场观众的热烈掌声和高度赞誉,更成功地将东坡文化的独特魅力,传递给了异国友人。

对于广大文艺爱好者和青年朋友,王洪光寄语道:“文艺创作,是一条充满挑战和机遇的道路,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不断钻研业务知识,提高艺术修养,用热情、坚持,点燃梦想,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文艺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他的这番话,不仅是对自己的鞭策,也是对所有文艺工作者的鼓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