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聚焦渝昆高铁 | 智慧勘察探明复杂地质 选线绕避54处环境敏感区

2024-09-29 17:55:56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易陟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洋 文/图)9月29日,新建重庆至昆明高速铁路重庆西至宜宾东段(以下简称“渝昆高铁川渝段”)正式开通。这条线路的设计、建设遇到哪些难题,又是如何攻坚克难的呢?在首发列车上,记者采访了渝昆高铁设计师之一,中铁二院土建一院副院长、渝昆高铁项目部经理邸成。

邸成谈渝昆高铁设计与建设

智慧勘察探明复杂地质 选线绕避54处环境敏感区

“这段线路穿越四川盆地川东平行岭谷‘隔档式’褶皱区及川中丘陵区两大地貌单元,不良地质主要为煤层采空区及瓦斯、岩溶及岩溶水、滑坡、危岩落石及岩堆、顺层、浅层天然气、软岩风化剥落,同时线路还经过水源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等区域。”邸成介绍,针对复杂地质,在前期勘察设计时,采用了多种手段,通过卫星遥感+无人机航拍+物探等“空天地”一体化手段,给大地做CT,尽可能地判明地质情况。

对地质勘探明了后,该如何选线呢?

“在复杂地质环境和高标准的生态环保要求下,勘察设计团队遵守‘环保选线’原则,以‘绕避’为先。”邸成说,共绕避了歌乐山国家森林公园、重庆白市驿市级白鹭保护区、泸州市牛滩白鹤市级自然保护区、泸州市九狮省级风景名胜区等沿线54处环境敏感区。

“对确实无法绕避的,采用桥梁或隧道等无害化穿(跨)越方式,最大限度降低对环境敏感区的影响。”邸成说,如采用大桥跨等工程形式,跨过长江上游珍稀特有鱼类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龙溪河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采用全隧道形式,穿越大渡口市级森林公园、白市驿城市花卉市级森林公园,确保在保护区内无地表工程;采取桥梁、隧道形式从璧山区健龙镇杨家桥水库健龙水厂水源地等陆域通过,减少对水源保护区内水质影响及水土扰动。

科学修路,总结了一套优化设计工作指引

值得关注的是,中铁二院项目配合施工团队在实际工作中,总结了一套以信息化、机械化和科研支撑等为举措的优化设计工作指引,为今后类似工程提供了范例和借鉴。

“如采用信息化手段,结合施工图地质信息库和超前地质预报,把握宏观地质条件防范不良地质风险。”邸成一一举例,又比如,通过信息化手段实现掌子面地质条件,并依托科研成果融入掌子面图像识别与随钻参数技术,将实际施工与信息化数据对比,随时掌握变化万千的隧道实际施工情况,提高了对隧道开挖地质条件判识精准度等等。

“在地质判识精准化的基础上,我们依托科研工作的软岩钻爆法开挖条件下围岩稳定性判定方法,结合3D扫描技术、信息化技术持续推动支护体系设计从经验化向参数化设计转变。”邸成说,这些经验和方法,都将在以后遇到类似地质条件的铁路建设中派上大用场。

在攻克隧道建设难关中,中铁二院在西昆公司的组织下联合开展了《隧道大型机械化配套施工工艺及关键装备性能研究》的科研工作,依托缙云山、来福等隧道的试点,总结形成了适用于软弱围岩全工况大型机械配套施工工艺,实现了软弱围岩隧道快速、安全、连续作业的目标。

此外,中铁二院还通过大型机械化配套的施工工艺充分发挥了初期支护的约束作用与围岩的自承能力,有效控制了围岩与支护结构的变形,为设计优化创造有利条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