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唐千惠 苏俊/文 乔薇/图)9月29日,“万千气象看四川”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成都专场现场,“科技创新”是高频词。
如何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如何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布会现场,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丁小斌对相关问题进行解答。
成都市科学技术局局长丁小斌就科技创新相关内容进行介绍
三方面持续发力
不断提升成都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打造服务战略大后方建设的创新策源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这是党中央、国务院赋予成都的使命。当前,成都正集聚“国家队”、做强“实验室”、当好“服务员”,主要通过以下三方面工作,推动实现更多“成都创新”。
在构建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方面,成都高水平打造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高标准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协同打造成渝绵“创新金三角”、成德眉资创新联合体和天府大道科创走廊、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共建全国首个“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
在建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方面,成都全力保障国家实验室建设,落地建设国省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10个,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4个国家创新中心,实体化运行光电与集成电路技术、电磁空间与泛在互联、生命健康、碳中和4个天府实验室,在蓉的7家国家重点实验室进入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在全力攻坚“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方面,支持在蓉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为“华龙一号”先进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技术等国之重器成功研制提供有力保障,“鲲鹏+昇腾”架构AI服务器、海光X86高端芯片实现大规模商用,高功率车用氢燃料电池单机系统、吨位级四发无人机等领域取得突破。
在科技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上同时发力,成都在推动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的同时,还将持续强化国家实验室建设运行保障,推动在蓉国家重点实验室重组,加快推进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等重大科技创新平台建设。
聚焦五大方面
让更多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
发展新质生产力,成果转化是非常关键的一环,如何打通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的堵点、痛点?丁小斌表示,成都主要聚集要素保障、平台赋能、协同转化、中试熟化、交易市场五方面发力。
当前,成都已制定出台“成果转化28条”,建立高校、院所、企业、政府、中介机构多方参与的成果转化联席会议制度,规划建设成都科创生态岛,打造“聚、服、展、孵”于一体的综合性科技成果转化聚集区。同时,还上线了“科创通”服务云平台,提供科技政务、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科创综合、路演培训六大类服务,累计服务科技企业超过20万次。
着力强化高能级平台赋能方面,成都加快建设国家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国家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产业创新平台,建成投用西部地区首个国家超算中心,大力推动重大科研基础设施和大型科研仪器向社会、企业开放共享。
“大家知道科技成果大部分集聚在高校院所,打通校院地协同非常重要。”据丁小斌介绍,成都按照“一校(院)一行动”原则与清华、北大等22家国内知名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支持“双一流系”“中科系”“中核系”“中物系”等高校院所联合科技领军企业组建新型研发机构34个、设置产业教授(导师)131人、孵化科技型企业248家,“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挖掘成果5000余项、促成合作项目1300余个。同时,成都还率先推动职务科技成果“先确权、后转化”改革,西南交通大学等36家在蓉高校院所累计完成确权2084项,孵化企业558家,带动社会投资近210亿元。
不断推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是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的关键环节。据丁小斌介绍,成都正加快建设西部中试中心,备案建设中试平台、概念验证中心69家,成立中试服务联盟,搭建中试服务线上共享平台,制定161项中试服务能力清单。
另外,打造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方面,成都正加快建设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联合核动力院、中国科学院微电子所等设立成果转化基金,成立技术转移学院和技术转移联盟,组建18支驻校(院)技术经纪人队伍,以专业化市场化方式推动一批原创成果“沿途下蛋”“沿途孵化”,2023年成都技术交易金额突破1600亿元,同比增长10.8%。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云上科创通、地上科创岛等载体平台,搭建集科技成果收集、展示、路演、对接、撮合、转化为一体的技术转移服务平台。”丁小斌表示,同时,成都还将常态化实施“科创天府·智汇蓉城”科技成果对接活动,打造“买全球、卖全球”的科技交易大市场,定期开展“校企双进·找矿挖宝”活动,推动更多科技成果在蓉落地转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