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三农 >新闻详情

西昌市兴富村:产业引领 多民族携手共绘乡村发展新画卷

2024-09-30 16:37:42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王万川校对:易陟责任编辑:黎琦审核:张瑞灵

在宽敞的蓝莓种植棚内,村民们穿梭在蓝莓树间忙碌采摘。“今年的蓝莓个头大,我都忍不住摘来多尝几颗。”一位年轻村民笑着说道。“你随便尝嘛,今年产量好,看到果子都高兴。”旁边的老者说。

西昌市裕隆回族乡兴富村,是一个回族、汉族、彝族、藏族、哈尼族等多个民族聚居的村落。其中,回族居民占全村人口的75%。近年来,兴富村借助四川省“两项资金”以推动共同富裕为导向,以产业发展为引擎,致力于打造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的典范,展现多民族融合、乡村高质量发展新画卷。

在国家和四川省推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大背景下,西昌市将乡村建设与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工作有机结合,2020年成功争取到省民族地区开发资金补助1000万元,撬动整合其他资金共计1527.19万元,用于建设兴富村“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设内容主要包括对168户旅游接待户进行星级达标改造,绿化景观,改造饮水工程、污水处理设施,完善村内公共卫生配套设施,修建停车场、游客中心等。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为兴富村的产业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内生动力,兴富村环境变得更加美丽整洁,道路越来越宽,兴富村的振兴路也越走越远。

兴富村党支部书记徐富兴说:“目前基础设施完善,游客纷至沓来,每到节假日我们村里的这几家特色烧烤都是爆满,年利润非常可观。还有村民们开设的小商店,卖点饮料、瓜果、小吃。”

得益于这些基础设施的完善,兴富村的接待能力显著提升,旅游业蓬勃发展,越来越多的游客慕名而来,旅游接待户的生意日益红火。同时,良好的基础设施也吸引了更多的企业和投资,促进了农村产业的多元化发展,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

走进种植基地内,只见葡萄藤上挂满了串串紫莹莹的葡萄,蔬菜大棚里各类蔬菜鲜嫩欲滴,花卉园里姹紫嫣红。据了解,“民族团结进步示范村”项目建成后,很多投资者入驻兴富村,兴富村以“村集体+公司+农户”的形式建设了大棚蔬菜1500余亩,大棚葡萄400余亩,花卉4000亩。同时,还引进成立了天方绿洲合作社、裕通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富华园林等农业企业,带领1500余名村民走上致富路,劳务收入达500余万元。兴富村的多个水果分拣中心,不仅解决了本村剩余劳动力的问题,在生产旺季,还在周边乡镇招聘劳动力,带动了周边乡镇的就业。目前,全村种植面积高达6000余亩,水果蔬菜年产量达1500吨,产值高达12亿元。众多村民不但能获取每亩2800元的土地流转收益,还能得到每月4000元至5000元的务工收入,近两年村集体经济收入约30万元。大家都高兴地说:“兴富村的葡萄、蔬菜、花卉等产业已经成为了广大村民增收致富的‘金钥匙’。”

兴富村将以西站后花园·农文旅特色村、“都市农文旅示范区+集体经济+民族风情田园居”、城乡融合示范村·五美联创样板村为总体定位,实现乡村“布局美”“建设美”“环境美”“产业美”“和谐美”,以现代农业为基础,借助西昌城郊、高铁门户的区位优势,依托良好的山水田园风光,以完善生活、生产配套设施为抓手,大力挖掘乡村旅游潜力,发展农业配套产业、打造集“粮食果蔬种植、特色农产品加工、仓储物流冷链、农业休闲旅游”于一体的高标准现代农业示范区、城郊乡村旅游目的地,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进乡村振兴,促进区内各民族增收致富。

4

未来,兴富村还计划激励集体经济开发旅游、餐饮等业态,打造大型高端回族特色文化餐饮、儿童娱乐中心,让更多村民共享发展成果。夕阳西下,农民们开着小三轮,车上满载着刚采摘的蓝莓、葡萄和蔬菜,满载着生活的希望,在晚霞的映衬下,向着乡村小道缓缓驶去。在这片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土地上,兴富村正以产业为引擎,向着更加美好的明天加速迈进。

(张琴)

(兴富村供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