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李霁玥 文/图)整个生产车间没有工人,只有机器的轰鸣表明该生产线正在运作。10月10日,随着两条全新智慧生产线的顺利启动,蜀道物流广安路面材料基地(以下简称“基地”)正式投产。标志着蜀道集团沥青产业链一体化基地的全面竣工,也预示着西南地区沥青产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
投产仪式现场
作为集生产、储存、中转、研发、交易结算为一体的路面材料产业链保障中心,该基地占地约100亩,总投资近2亿元,静态存储能力达6万吨,并配备了1500吨改性沥青存储空间,是西南地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最高、配套能力最强、功能最全、产学研融合最深的沥青生产基地。
降耗增效
勇创沥青“智”造标杆
上午10时,广安华蓥市高兴镇热闹非凡,随着彩色的烟花的升空,基地年产20万吨的两条改性沥青生产线正式开始运转。
物件自动输送装置
来到基地仓库中心,一条自动输送装置呈现在记者眼前。
“这套输送装置是西南沥青企业中首个物料自动输送装置。工人仅需将物料放在指定区域,无人叉车将各类原材料运送到机器人面前,机器人会对物料进行影像识别、自动抓取,物料便经过传送带无缝对接至全自动拆包机。”蜀道物流集团路面材料公司副总经理罗建平说,过程自动化的输送可有效减少损耗与环境污染。
机械臂正在工作
记者了解到,除了物件自动运输装置,基地采用的尖端改性沥青生产线相较于传统改性沥青生产线,还有以下突破。
核心设备降低能耗,输料与称重系统采用高精度技术,保障添加剂精准、稳定地注入预混系统,更高效达到搅拌共混效果,胶体磨设备功率仅为160kW,在同等产能下,比传统胶体磨能耗低约20%—25%。
“一机多能”提升能效,尖端改性沥青生产线集橡胶改性沥青及聚合物改性沥青生产于一体,传统工艺每小时可生产20吨到40吨,新生产线可以实现60余吨,单日产能达1500吨。
同时,基地配备中央控制室,实现对研发、生产、检测、能耗、销售等全流程的动态可视化与网络集成化管理,稳固提升产品质量。
产学研融合
打造科技赋能高地
当日,基地与西南交通大学合作建立“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同步落地,这是积极探索校企合作新路径的新实践,将推动共育英才、共研技术,促进生产技术与教育实践深度融合。
研发中心内,工作人员正在工作(蜀道集团供图)
记者了解到,研发中心设置了宏观检测实验室及微观分析实验室,配备了材料微观分析红外光谱测试仪、材料高低温性能检测PG设备 等30余台先进实验仪器,涵盖技术科研成果转化多个领域,为路面材料检测、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提供了全面支撑。
同时,研发中心致力于构建高能级、创新驱动的产业生态体系,将加大对特种沥青材料的研发和技术创新力度,力争明年底,与业内技术单位联合编制两项标准,申报一项专利,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中央控制室
目前,蜀道集团正推动创新技术产业化,加快形成具有蜀道特色的新质生产力,锚定“自主研发”赛道,精准发力、靶向攻坚,申报《改性沥青SBS含量红外光谱法智能检测技术》团体标准,所属蜀道物流集团连续3年荣获“中国改性沥青供应商质量金奖”等行业荣誉。基地投产后,将充分创新沥青生产技术,持续助力西南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高品质保障成绵、久马、泸石等高速项目及川中、川西片区养护项目的沥青供应。
未来,该基地将始终聚焦沥青生产加工制造的标杆化建设,以专业化、智能化、数字化为引领,全力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的沥青产储运销全产业链服务体系,坚定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路径,以协同发展、创新驱动、绿色低碳的高水平样板,为四川省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