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原创 >新闻详情

为什么是成都?这场全国大赛看成都人工智能创新发展新磁力

2024-10-18 10:15:13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易陟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郑红梅审核:杜静

10月8日,202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和化学奖获奖名单公布,诺贝尔物理学与化学奖双双花落AI,AI首次叩开诺贝尔奖的大门,标志着以人工智能驱动的科研方式逐渐走向“主流”,并获得传统自然科学领域的广泛肯定,再次引发人工智能的发展热潮。

回望国内,人工智能发展也势头迅猛。8月,成都发布国内首个机器人多模态模型RRMM及双臂协作系统RTACS。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国内已经推出超过300个大模型。其中,10亿参数规模以上的大模型已超100个,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注入了新活力。

大模型如何更好落地,人工智能如何与各行业深度融合,满足真实产业需求,是当前人工智能产业要进一步发展的关键所在。10月19日,首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将在成都启动。

百模论剑  挖掘颠覆性、前瞻性的“人工智能+ ”解决方案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聚焦“百模论剑”,大赛花开两支,分行业组和高校组两个组别。行业组旨在推动成熟产品的市场化转化, 鼓励团队创新。 高校组则旨在激发大学在校生的创新思维,鼓励大学生勇于创新、敢于创新,并推动新知识的学习和大学生就业。

届时,来自全国高校、企业、科研机构、行业协会的上百支参赛队伍将围绕 AI+制造业、AI+数字教育、AI+智慧医疗、AI+通讯、AI+智慧农业、AI+智慧城市、AI+智慧文旅、AI+供应链、AI+商务、AI+金融等行业或领域的应用创新展开角逐。

大赛还要求所有项目必须基于如机器学习(监督学习、无监督学习、强化学习等)、深度学习(卷积神经网络、循环神经网络等)、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等人工智能核心技术。 项目的创新性要求具有独特的算法改进、新的应用场景挖掘或者与创新的业务模式相结合。实用性方面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如提高生产效率、改善用户体验、优化资源分配等。 可行性需要考虑技术实现难度、资源需求(计算资源、数据资源等)以及项目的实施周期等因素。

“通过大赛我们希望为成都挖掘出一批具有颠覆性、前瞻性的‘人工智能+ ’解决方案,推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升级。”大赛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花落成都  促进成都人工智能的产业化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为何选择成都?成都在人工智能领域有何优势?

人工智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引擎,将传统产业与人工智能融合打造新质生产力,已成为传统企业构筑长期竞争优势的战略选择,成都也不例外。作为全国竞相角逐人工智能产业高地,作为极富活力、人口超2000万的新一线城市,成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势头蓬勃,2023年,成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780亿元,近三年复合增长率达40%,产业竞争力稳居中西部第一。

为率先打通大模型与真实产业需求之间的堵点,牵住场景应用这个“牛鼻子”。成都明确提出,到2026年在多模态、智能体、认知智能、具身智能等领域达到全国领先水平,培育行业大模型超过50个。

首届全国“人工智能+”行业应用创新大赛之所以花落成都,一方面是为了助推成都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引导优质大模型企业和高校研发团队落地成都生根发展。另一方面,是想通过“以赛促智、以赛融智”,与国内顶尖科研机构、企业以及创新团队碰撞出火花,推动人工智能与其他领域在成都的融合创新,以人工智能大模型提升成都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水平,加快成都区域产业数智化转型,促进不同领域间的资源共享和协同创新,更快速地促进成都人工智能的产业化。

活动异彩纷呈  促进优质项目落地蓉城

为进一步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创新应用与产业发展,提升成都城市科技竞争力,本次大赛启动会上, 中国工程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郑纬民将作“大模型发展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报告。发布《中国大模型技术和行业应用发展报告(2024)》,包括硅谷、斯坦福等参赛团队在内的多个参赛项目将进行展示。

同时,总决赛期间,组委会将在成都举办“成都人工智能科技节”“行业发展应用论坛”等活动。科技节期间,人工智能产业展览会,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论坛,高端数字经济商务合作洽谈会,人工智能项目投促洽谈会,AIGC城市IP短视频设计大赛,高端数字人才招聘会等活动异彩纷呈。“我们旨在通过大赛、展览展示、项目投促洽谈、高端数字人才招聘等活动,搭建产学研用交流平台,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普及与应用,加速成都产业升级与转型。”

从大赛议程上看,颁奖典礼当日还将通过成果展示促进参赛者、行业专家、投资机构之间的深度对话与合作,为人工智能技术的跨界融合与应用拓展开辟新路径;通过投资环境推介,为参赛团队与政府之间搭建起沟通的桥梁,促进优质项目落地,加速人工智能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的集聚,从而推动成都人工智能产业的快速发展。

再造一个千亿产业  力争三年规模翻一番

当前,人工智能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经济新引擎。

在顶层战略的牵引下,各地争相发展人工智能产业。在这场产业的竞争中,成都走在了前列。近年来,成都围绕建设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制定出台《成都市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成都市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和专项政策及实施细则。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产业能级稳步提升。近三年来,建成大型算力中心9个;5款行业大模型通过中央网信办备案,排名全国第6;获批建设国家数据标注试点基地。

人工智能跨越式发展得益于计算能力大爆发。为此,成都构建了“数据算力算法”全要素覆盖的政策体系。数据方面,成都以促进数据流通交易推进数据价值化为核心,制定发布“数据9条”专项政策,赋能900余家大数据企业发展,去年全市大数据产业规模首次突破千亿。算力方面,政策以“让先进计算走进千家万户、赋能千行百业、助力超大城市治理”为理念,从供给端、需求端、供需匹配三个维度,在全国率先提出“算力券”“算力招商”“算力引才”“城市数据合伙人”等“算力12条”专项,获得国务院官网点赞。算法方面,成都围绕算法高质量供给、高水平应用出台“算法10条”专项政策,构建从理论算法研发到行业转化应用的产业发展格局。

未来,成都将坚持创新引领、场景赋能、项目支撑、专班推进的思路,实施算力支撑能力攻坚、集群发展能级跃升、场景融合应用培育等“六大行动”,今年再造一个千亿产业,力争三年规模翻一番,到2026年产业规模达1700亿元,算力规模达到30000P,产业综合竞争力进入全国第一方阵。建设具身智能机器人产业基地,打造全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高地。

 (四川经济网记者 苏俊 毛春燕 张恭浩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