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盐续千年,桥通五洲。
昔日,乐山五通桥区因千年盐业文明造就了一城的繁华;今日,这个老工业基地乘着晶硅光伏的产业东风加速城市发展,向着“绿色大硅谷、美丽小西湖、幸福五通桥”的目标奋勇迈进。
典型的“老破小”变身“安乐窝”,居民们过上了新生活;江河沿岸亲水休闲景观升级,“美丽小西湖”的浪漫生活照进现实;城市地标与本土历史文化有机融合,城市文脉赓续传承;丰富的文体活动蓬勃发展,城市活力彰显不断……
金秋十月,踏访乐山市五通桥区,漫步岷江河畔、伫立涌斯江桥头,一个个城市更新项目加快推进,“小西湖”城市面貌日新月异,焕然一新。
五通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相关领导表示,近年来,五通桥区坚定实施“城市更新”战略,围绕建设“美丽小西湖”奋斗目标,提出以“科学规划创新、城市有机更新、人文五通复新、绿色生态振新、民生福祉添新、基层治理出新”的发展目标,高标准打造“美丽小西湖”,高品质建设“幸福五通桥”,一座宜居宜业宜游宜养的城市正在岷江河畔、涌斯江上华美蝶变,幸福花开。
高标准“塑颜” 打造“美丽小西湖”
“背靠青山走,绿水城中流”,江河交汇的五通桥生得一幅江南水乡的气质。清代诗人李嗣沆对五通桥赞道:“垂杨夹岸水平铺,点缀春光好画图;烟火万家人上下,风光应不让西湖”。故,五通桥素有“小西湖”之美誉。
行走在涌斯江沿河两岸,昔日临江古老的“吊脚楼”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宽敞、明亮、绿树成荫的滨河生态长廊。“开窗看湖、出门见绿”,每当日出日落时,人们三三两两或散步、或跑步、或休闲……滨河长廊早已成为人们饭后茶余的好去处。
中午时分,记者来到新生街的一处院落,只见眼前一栋栋灰红相间的民国风建筑错落相间、古朴雅致,小区道路宽阔平整,路边花台种着各种花草,院内小汽车、电瓶车各有专用停车场,居民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闲聊。
“变化特别大,以前小区里空中各种网线散乱交错,地上坑坑洼洼、又脏又潮,一下雨就怕出门,亲戚们都不愿意上门。现在彻底好了,政府免费帮我们粉刷了外墙,修了路,安了路灯、监控,还有专门的停车点……”说起变化,今年70多岁的徐嬢嬢言辞激动。
走进老城片区城市更新重点项目——市建会小区,房屋大多数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修建的。有商品房、盐厂家属区、廉租房等,共居住着203户居民。因房屋破旧、排水不畅、居民复杂等,大家迫切希望改造小区环境。“去年,我们通过实施外立面改造、外墙修缮、综合管网改造,提升了老旧小区品质,改善了居民生活条件,增进了民生福祉。”五通桥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城建股股长张仕伟说。
80多岁的杨女士告诉记者:“政府去年为我们进行了小区更新,包括路面、花园、公厕、停车点等等,现在环境优美多了,我们住得也舒心、开心多了。”
“新生街”“市建会小区”仅仅是五通桥区老旧小区、老城片区城市更新项目的缩影。
去年,总投资3.7亿元的6个城市更新项目批次开工、建成、投用;今年,五通桥区继续实施老城片区城市更新二期项目,全区已实现63个老旧小区改造和近10万平方米临街风貌改造,建成投用菩提山绿心公园、滨水生态走廊二期等14个城市更新项目,城市面貌焕然一新。目前,全区累计改造完成老旧小区83个 ,惠及居民3500户12000人,让“老”居民享受到“新”生活。
菩提山城市绿心公园投用,沿江两岸亲水生态走廊建成,完成省道103线、104线(杨柳湾段)、文化街、佑君街沿线10公里的雨污分流收集及临街商住风貌改造,硅谷广场、阳光广场、青龙嘴广场等成为涌斯江沿岸的新“地标”,7座大桥全新升级……一座山水相依、景城一体的“小西湖”焕然一新、重绽风采。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为了提高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五通桥区还“大手笔”新建一批群众“急难愁盼”的民生、民心工程。
四望关广场地下停车场建成投用;菩提山城市体育公园项目已基本完成;集便民摊区、商业夜市、停车位等配套设施于一体的王爷庙便民综合体预计今年11月底全面竣工;首个五星级酒店目前项目主体已全面封顶,预计明年5月份全面竣工;福华通材初级中学新建工程(第一期)项目预计明年9月投入使用;总投资7亿元的五通桥区人民医院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五通桥城市未来的“门户”通道——五通大道正加快建设……
如今,五通桥城区风景迤逦,“小西湖”如诗如画——
大街小巷,宽敞整洁;亲水走廊,绿树成荫;城市公园,人来人往;“彩虹”桥畔,万家灯火……“山、水、树、桥、城”景致和谐,“小西湖”华美蝶变、熠熠生辉。
高品质“修心” 建设“幸福五通桥”
城市更新要有“面子”,更要有“里子”。如果说“塑颜”是城市建设的外延,那么“修心”则是城市建设的“内涵”。
高品质提升城市内涵,五通桥区从创新城市治理方式开始,全力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
今年初,五通桥区委、区政府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指挥长,22个部门、8个镇作为成员单位的城市管理提升工作指挥部,积极探索职能部门双边或多边联合联系机制。五通桥区综合行政执法局全面摸排城区违规建筑、市政设施、标志标牌、临时停车、餐饮店商等存在的问题,形成详细台账,分类开展专项行动。同时,五通桥区探索党建引领下的“社区+街巷+网格+小区+楼栋”的精细治理路径,形成部门齐抓共管、百姓积极参与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践行柔性执法、绘就城市温暖底色。全区上下大力实施城市“两违”整治提升、市容秩序提升、治理能力提升、精神文明提升四大专项提升行动,推动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城市秩序进一步改善,城市文明形象进一步提升。
文脉即城脉,文化建设直接关系到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和根基。在提升城市内涵的过程中,五通桥区除了在管理方式上推陈出新,也着力将历史文化复新与城市更新有机融合。
走在两河口茫溪河两岸,工农街、花盐街、群力街依稀可见昔日盐商的繁华,古建筑、古码头、百年黄葛树依山临水,盐业文化、移民文化、书画文化、抗战文化等交融荟萃,浓缩着五通桥区因盐成邑的城市文化发展底蕴。
而今,两河口工农街的基础设施改造已基本完成,盐文化博物馆、五通桥美术馆也正在加快建设。
近年来,五通桥区以盐为脉络,串联盐业、书画、龙舟、饮食等本土文化,举办各种活动和赛事,激发城市活力,荡起“小西湖”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魅力。
2023年8月18日至22日,连续5天的五通桥“硅谷之夜”音乐美食节,音乐、美食、啤酒……让“小西湖”的夏夜成了狂欢之夜、不眠之夜。
在今年6月22日—23日举办的乐山市五通桥区第21届龙舟文化展演活动上,展示了五通桥区对千年盐业传统文化的坚守与创新,传承与弘扬。
“十一”黄金周期间,五通桥区的龙舟和贰柒拾,走上街头,参加乐山市“非遗巡游展演”活动,以独特的地方文化方式向民众提供了一场沉浸式的非遗巡游展演盛宴。
活动搭台,文化唱戏。音乐节、美食节、龙舟赛……各种喜闻乐见的活动和赛事,让“小西湖”充满了生机与活力,让市民享受到了生活的美满与幸福。
城市靓、生活美,“小西湖”华美蝶变、幸福花开。
随着岷江航电和乐山冠英机场的建成投运,五通桥区“水陆空”齐头并进,发展势头必将汹涌澎湃,建成“全国百强区”指日可待。
(蒋培路 四川经济网记者 黄晓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