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专题 > 大江之韵·探寻金沙江 > 名家谈 >新闻详情

陶灵:江流将美酒的美誉广为传播

2024-11-04 17:37:11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易陟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87d4fb236362bf6e12d24c2c6f26700b.jpg

海报设计:殷林

1993年,青年小伙准备第一次上准岳父家,母亲说,第一次上门很重要,一定要表达最诚挚的心意,于是为他准备了一份厚礼——一瓶第四代五粮液。那是1981年父亲生病住院时,家里买了2瓶,准备送给帮了大忙的亲友,结果送了一瓶,剩下一瓶,母亲一直珍藏着,舍不得喝,也舍不得再送人。12年后,这瓶承载着家庭情感与珍贵记忆的第四代五粮液被母亲再次拿出来,希望作为一份特别的礼物送给儿子未来的岳父、岳母,寄予了对未来幸福生活满满的期望与美好祝愿。

但岳父岳母都不喝酒,又让小伙把酒提了回去,当然,也把女儿嫁给了他。29岁生日那天,小伙邀请了十余位好友到家里烫火锅,高兴之际,打开了这瓶珍藏了十多年的五粮液,给朋友们一人倒了一杯。大家喝得美滋滋,喝完还想喝,但酒瓶已经空了。时隔多年,当年的青年朋友们都成为了各自领域的佼佼者,而品尝五粮液的机会也不再像以前那样难得,但每当相聚一堂时,大家还是会不约而同地提起当年那瓶“仅此一杯”的五粮液和那个意犹未尽的夜晚。一杯五粮液,不仅仅承载着他们青春的欢笑与梦想,更代表着人生中一段无法复刻的珍贵光阴。

时光如梭,青年小伙转眼就到了耳顺之年,也著书立传,成为川渝地区知名作家。当他在由五粮液携手四川经济日报共同主办的“大江之韵·探寻金沙江”主题调研采访活动座谈会上讲述这个故事的时候,还不禁咂了咂嘴——有一种味道,终生难忘。

他就是陶灵,中国作家协会会员、重庆市作家协会会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书写川江,四十年来笔耕不辍,著有《川江博物》《川江广记》等系列著作,被称为“川江的淘宝人”。

金沙江(左)与岷江(右)在宜宾交汇

金沙江(左)与岷江(右)在宜宾交汇为长江

长江上游处于四川省境内的河段,通常被人们叫作“川江”。生长在长江边的陶灵,之所以几十年来坚持而深情地书写川江,源于他从小对江河的特殊情感。

上世纪六十年代,陶灵出生在长江边一家国营小酒厂的厂房里。小时候,他被父母寄养在二姑家,那是一个千年古镇,清澈的汤溪河水从古镇中间穿流而过,蜿蜒向南,汇入川江。幼年的陶灵常常站在河边看,看缓缓的河水和那几只停靠的木船,篾席棚遮盖的船舱,以及那些爱赤裸着上身的“桡胡子”(即船工)。“桡胡子”们爱喝酒,常常赤着脚,腋下夹着空酒瓶,抖抖索索去小镇上打酒,为了能喝到美酒,即便脚后跟裂开一道道血口,他们也全不在意。这份对酒的热爱与执着,深深触动了幼小的陶灵。在陶灵眼中,这些“桡胡子”不仅是生活中风雨无阻的拼搏者,更是与河流、与酒紧密相连的灵魂。他在不经意间涌出一种感觉——水流,承载着一切。

宜宾市区金沙江2

金沙江流淌,穿过宜宾城

随着岁月流逝,生命的积淀越深,陶灵越是这样认为。来到长江首城、“中国酒都”宜宾,俯瞰金沙江、岷江、长江三江交汇处浪涛滚滚,碧波东去,接着又参观了五粮液厂区、酒文化博物馆及酿酒车间,陶灵在这个认识后面又加了半句:水流,承载着一切,也无声地推动着它们前行。陶灵认为,五粮液之所以能从一个酿酒小作坊成长为一个驰名中外的民族品牌,除了自身企业品牌文化的强化塑造和非遗酿酒技术的突破升级外,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它诞生、发展于三江交汇处。

自古以来,大江大河都是物资往来与文化交流的天然纽带。江是流动的,船是流动的,自然而然就能把此地的美食美酒与文化带到他处,即使是陶灵幼时看到的那些船工,他们也对文化的交流互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你想,一个船工下船去打酒,这酒好喝,他到别处也依然会记得它,并且会把这酒的名声传递到所到之处,让更多人知道。”陶灵说,在以往通讯不发达的年代,一瓶好酒的美誉,就是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一条河一条河、一条江一条江地传开去的。

陶灵对江河的探索从未止步。有感于“大江之韵·探寻金沙江”主题采访活动的意义,参加完座谈会,一回到重庆,他就开始收拾行装,启程去玉树,去探寻金沙江的起点。他想去感受最初的一滴水如何汇聚成河,又如何历经千回百转,最终成为一条波澜壮阔的大江。

知所从来、思所将往、方明所去。相信他此行必将满载而归。

(四川经济网记者 高艳)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