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5月18日,晴。
夜宿凉山州雷波县马湖。早上六点,听着窗外的鸟叫,我忽然醒来,缓缓拉开窗帘,忽然看到,云雾飘在巍峨的山间,与村庄一起倒映在如镜般平静的湖面上,像绝美的水墨画,瞬间由眼入心,让人兴奋起来。
马湖
我忍不住拨打摄影记者赵旭东的电话:“旭东,快起来,拉开窗帘看外面。”
旭东迷迷糊糊起床,打开窗帘:“哇,太美了!”
“走,我们去外面拍照,去昨天金沙江观景台那里。”
“好。十分钟后楼下见。”
为了拍摄金沙江的云雾,我们顾不上马湖早晨的美丽风景,驱车穿过黄琅镇,在七点前赶到了观景台,眼前的风景,震撼人心。
雷波云雾
云雾仿佛是从谷底升起来的,在山间飘荡,随心所欲地变换形状。远山倾泻而下的瀑布,还有玉带般的金沙江,若隐若现。此时我眼前所见,没有心目中金沙江河谷的苍茫壮阔,反而是山水交织的灵动秀美。
雾不停地飘动,改变着眼前群山的景色。在观景台俯瞰远处的金沙江,它就像一条温婉的“小溪”,在云雾里,整条江湿漉漉的。
“早起”的货车,穿过云雾,从山脚曲折地爬上山来。我不知道他们拉着什么货,从哪里赶来。但货车从身边经过的时候,我突然感慨,“比山起得更早的是云,比云起得更早的是货车,比货车起得更早的是我们看金沙江风景的心。”
晨雾还未褪去,“早起”的货车已在路上
由于马湖靠近四川盆地边缘,盆地的湿气,沿着金沙江河谷和川南浅山飘进来,让水富、屏山、马湖、雷波县城这段的金沙江显得分外湿漉漉的,迥异于金沙江干热河谷的气候。
“桃花一开,马湖就醒了。”
这是省文旅系统原综合扶贫干部杨庆珍在马湖挂职时写下的文字。
山乡马湖,三年岁月。她从草木间采来词,从湖水里获得灵感,写出《马湖来信》。
在她笔下,马湖四季轮转,日子如流水般平淡地淌过。春日里,柳树出芽,野樱怒放,泡桐和鸢尾开得恣肆,满山嫩笋、鱼腥草,餐桌上轰然有春潮声;盛夏磅礴,青核桃累累,栀子花洁白芳香,所谓日长树荫浓;到了秋天,草叶枯黄,芦苇却逢着好时节,它们在湖边摇曳,用芦花蘸着湖水写抒情诗;冬夜寒冷,围炉剥橙烤薯,有人在唱民歌,窗外,湖水泛着细鳞波纹,它不言不语,又仿佛已经说了很多话,说了很多年。
马湖
我们到马湖的时候,桃花已经谢了,但开车环行马湖,会被它的静秀深深打动。水杉、香樟、杨树生长在岸边,阳光透过树梢洒在车窗,新鲜的风,清凉地飘进车里,远山和村庄倒影在平静的湖面上,心顿时安定下来。
马湖是高山深水湖泊,储水量4.81亿立方米,据说是10万年前地震形成的堰塞湖。马湖很深,很静。四季更迭,湖水永远波澜不惊。
我们在马湖边的客栈住下,品味美食,欣赏风景。
在马湖,没有吃过莼菜,等于没到过马湖!
莼菜滑溜溜的、黏黏的,是马湖之宝,富含酸性多糖、蛋白质、氨基酸等,号称水中人参,是第三纪植物区系的孑遗珍稀物种。莼菜品性高洁,对水质要求极高,只有在极端清澈的水域环境才能成活,水体稍有污染,它们便会成片死亡,直至绝迹。
一个莼菜汤,一盆水煮鱼,一盘花生米,一杯酒,就着日暮时分的马湖风景,就是一顿难忘美味。
听说,马湖人,不说喝酒,只说“干酒”。这里世代汉彝混居,民族一家亲,血脉相融,性情习俗彼此渗透。人们相信“情有多深,酒有多满”。
马湖有苞谷酒,有米酒,我们在镇上看到了苞谷酒的酿造作坊,遗憾的是没有寻到米酒作坊,看它的制作工艺。
苞谷酒采用小曲清香法酿造,价格在8元到30元之间,纯粮酿造,价格实惠,当地人很喜欢喝。
彝族是尚酒的民族,“生以酒迎来,活以酒壮骨,死以酒送归。”彝族有句俗语:“不会跳舞的只有老牛,不会唱歌的只有木头。”
彝家的酒喝不完,彝家的歌唱不完。
那晚,隔壁的和平饭店,燃起了篝火,三四十个退休老年人围着篝火,伴着上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流行音乐和民族音乐,载歌载舞。
我们住的客栈,则是十多个中年人,围着烧烤,随着快节奏的音乐,跳起迪斯科和摇头舞。
我们在中间,两边是不同时代的音乐和舞蹈,彼此起伏,氛围热闹,情绪也被他们感染。端着酒杯,上去一问,发现两边跳舞的人,都来自宜宾。
流经雷波县的金沙江
马湖是上天送给宜宾人的礼物。
从地处湿热盆地的宜宾,沿着金沙江,开车三个小时,就能抵达海拔1100多米的马湖,欣赏湖光山色和避暑,实在是件惬意的事。
我想,随着金沙江沿江高速的开通,将会有越来越多的宜宾人,乐山人、成都人来到马湖游玩。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文 赵旭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