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5月25日,晴。
从金沙江一路走来,沿途高山峡谷,在抵达会理古城后,却感受到一种闲适和包容,这里的人富足,喜欢慢生活。
会理古城城门
走在会理古城,会看到人们悠闲地行走、做生意,彝族阿妈静坐聊天,相互整理头巾;汉族老者买旱烟,不紧不慢地讨价还价;做针线、卖鸭蛋、卖水果、卖衣服、卖小吃、卖奶茶,应有尽有;街头打牌、聊天、喝茶、发呆的人,怡然自得;鸡火丝、羊肉粉,让整条街充满烟火气息。
会理古城的科甲巷很有名,巷内很多明清古建筑,因每家每户都有人考中科举,大门悬有“进士第”“大夫第”而得名。
会理古城胡家大院
胡家大院,建筑有600多年历史,胡家祖籍江西吉安,因明代实施军屯和民屯政策,明洪武年间随军迁入会理,胡家族人考中科举在外做官,后发展成会理大户人家,现已传到11代。院子里,至今居住着胡家的人。
胡家大院正堂供奉明太祖朱元璋像和祖宗牌位。80多岁的太婆,坐在院子里告诉我,她19岁嫁到了胡家,就生活在这个院子里,儿女们外出工作了,在外买了房,她要留在院子里居住,守护打整房子,才能保护好老建筑。如今,她的孙子也在里面居住。
600多年的建筑,“孝友耕读勤俭”,一代代人在里面,沐着祖上的家风和荣耀,繁衍生长。让前来参观的人,感受着一种家族生生不息、向上的力量,让人崇敬。
会理古城里的少数民族群众
会理古城还是一座包容的古城,元天街上一座法国哥特式建筑与中国传统建筑相结合的天主教堂,很有韵味。
会理地处四川最南端,因“川原并会,政平颂理”而得名,是连接川滇的“南丝路重镇”,自古为出川入滇要道,古代南方丝绸之路从北至南贯穿全境,素有“川滇锁钥”的美誉,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会理古村落
我想古代马帮穿过会理的时候,在这片富裕的土地上,他们也会收获短暂的闲适,安下心来,歇歇脚;就像我们一路从金沙江走来,在会理找到了安宁,可以歇下来休整写作。
进入攀枝花
翻过几座松树山,看到种植芒果的地方,就进入攀枝花红格镇了。
攀枝花远山山顶布满了风机;似镜子一样反光,闪闪发光的山,是光伏发电基地,路上运输矿石的货车很多,工业气息扑面而来。
干热的攀枝花
5月的攀枝花,是旱季,是最热的“夏季”,山被太阳晒得枯黄,树也显得没有精神。但山脚公路边却是一片绿,农民把紧缺的水,用来灌溉种植芒果,长得郁郁葱葱。再过一个月,攀枝花芒果就会大量上市。
金沙江(左)与雅砻江(右)在攀枝花交汇
与会理的高海拔不一样,攀枝花更适合种植热带和亚热带水果。
之前,我曾在攀枝花驻站工作,已离开攀枝花八年了,如今再次走进这座工业城市,心情激动。
攀枝花的夜景一角
在金沙江和雅砻江交汇处,我站在一棵高大的木棉树(也称攀枝花树和英雄树)下,看两江碧水相会。雅砻江从甘孜流来,流经凉山,带着雪域高原丰沛的水量,和涉藏州县、彝区的深厚文化,融入金沙江,滚滚东去。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 陈国盼/文 赵旭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