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建筑是凝固的文化,一代代工匠来自生活的灵感和创造力,在金沙江流域的发展进程中,留下了独特的生活美学和民族文化记忆。”5月13日至6月14日,建筑师杨彦参与了五粮液携手四川经济日报社共同主办的“大江之韵·探寻金沙江”主题调研活动,沿途考察各地建筑,认为金沙江流域的建筑风格丰富多样,充满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之美和诗意生活场景,不同的建筑形态和当地的自然、生态、景观和谐相融,展现了一幅幅和美生活画卷。
海报制作:殷林
杨彦说,金沙江流域分布着汉族、彝族、白族、纳西族、藏族、傈僳族等民族,气候随海拔及纬度变化呈现多样性,形成生活方式及生产方式多样性,这也让居住空间及建筑风貌呈现“一域一色”。
丽江玉湖村纳西族民居
在金沙江上游的雪域高原香格里拉,会看到按照佛经中描述的香巴拉理想国而建的独克宗古城,这座古城已经静静地矗立了1300多年,见证了茶马古道的繁荣,成为了滇藏之间物资中转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枢纽。在玉龙雪山下的白沙镇玉湖村,作为古羌人后裔的纳西人迁徙到丽江最早的居住地之一和明代纳西木氏土司的“夏宫”所在地,其房屋的外墙都是用石块堆砌而成,鳞次栉比的青石黑瓦在风霜磨砺下,每一块石头都被赋予了时光质朴的温度。而在大理古城,透过建筑,能看到民族融合进程。作为南诏、大理国的故地,大理古城在明清时期融入中原文明,形成“九街十八巷”格局。从苍山俯瞰大理古城,文献楼、南城门楼、五华楼、北城门楼一字排开,巍峨雄壮,街道两旁,白族民居古香古色,透出诗意气韵。在凉山州会理市的会理古城,从元代、明代、清代到近代,各个时期的建筑都可以在古城中找到,汉族、彝族、回族等各族群众在这座古城中和谐生活。在曲靖市会泽古城,江西会馆、江南会馆、四川会馆、福建会馆、陕西会馆、湖广会馆、城隍庙和驿站、各类店铺,见证了滇铜京运的商贸繁荣和会泽作为全国铜产品加工中心、清代西南铸币中心的辉煌。
会泽县白雾村建筑
金沙江穿越大凉山地段,高山峡谷间,既能在马湖府古城,透过因修向家坝电站而整体搬迁的古建筑,看到明清时期湖广填四川的历史,观赏具有彝汉文化交融特点的建筑,又能在沿途各个移民搬迁点,看到今日结合了民族文化和现代风格的时尚建筑。
会理古村落
建筑是美学,建筑是历史,走进金沙江尾的宜宾,这座拥有2200多年建城史、4000年酿酒史的古城,拥有“三江环抱”“三山相映”“三塔相望”的自然景色,既有古城墙、大观楼、文庙、武庙、真武山道教古建筑,又有大量明清时期川南古民居。
宜宾作为“中国白酒之都”,历史上各朝各代均有佳酿问世,是中国白酒文化发祥地之一。清末民初,川南地区酒坊兴盛,《蜀海丛谈》中有对这一场景的描写:“川省田膏士沃,民物殷富,出酒素多,糟坊到处皆是,私家烤酒者尤众……酒则各邑各乡,几于家家皆能烤酿,直是一种最普遍之农民副业。”
五粮液“长发升”酿酒古作坊
沿着金沙江,走到岷江、金沙江汇合处,会看到古色古香的五粮液“长发升”酿酒古作坊,这个作坊从明朝洪武年间持续酿酒至今。“长发升”酿酒古作坊较好地保持了明清时期“前店后厂”布局,体现了家族传承式制酒贩酒的生活方式。建筑结构一楼一底,纵分三进,居住、生产、经营相融合,既反映出宜宾三江交汇、水运发达、贸易繁荣,又反映出宜宾自古酿酒产业的兴旺与繁荣。
五粮液“刘鼎兴”酿酒古作坊
跨过金沙江,到南岸,则是五粮液503车间,工厂式的建筑,见证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五粮液由小作坊生产向现代工业化生产的过渡,这一跨越开启了日后五粮液高速发展之路,从“质量效益型”“质量规模效益型”到“质量规模效益多元化”,从八个酿酒老作坊到“十里酒城”,五粮液已成为中国白酒领军企业。
杨彦说,建筑是一部无声的历史,行走金沙江,可以看到鬼斧神工的大自然壮美景色,也可以看到不同建筑背后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还可以品味多种多样的美酒、美食,感受生活的“和美”与诗意。
(四川经济网记者 杨波/文 赵旭东/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