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守初心 强“四力” 助发展丨内江高新区:提升产才“适配度” 打造产才融合“强磁场”

2024-11-14 17:14:22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张肇婷校对:高艳责任编辑:黎琦审核:杜静

产业强则人才聚,人才聚则产业兴。

近年来,内江高新区聚焦破除人才培养和产业发展“两张皮”,依托产业链构建人才链、以人才链托举产业链,打造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的新格局,着力推动人才资源优势向产业发展优势加快转化。

截至目前,全区吸引集聚各类人才2万余人。通过人才引领驱动,内江高新区有99家企业成长为高新技术企业,为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注入强大人才动能。

以链引才:实现产业与人才的“双向奔赴

产业是人才聚集的重要载体,人才是产业发展的核心动能。

如何让产业与人才实现“双向奔赴”?内江高新区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坚持靶向引才、精准聚才、政策留才,通过“引进一个人才、带动一个团队、培育一个产业”,放大产业发展与人才集聚的“互促效应”。

10月8日,内江高新区集成电路封装测试基地二期项目开工建设。“二期项目是我们的先进封装测试项目,总投入在5亿元至6亿元,建设周期两年左右,预计2026年12月投产,总体形成12亿元的产出规模,产品数量大概在200亿(颗),成为成渝地区最大的独立第三方封测代工企业。”四川明泰微电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谢红星介绍道。

近年来,内江高新区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等重要机遇,积极融入成渝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圈,加速推进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发展。

明泰微电子生产车间.jpg

明泰微电子生产车间

一子落则全盘活。作为集成电路和功率器件封装测试的龙头企业,明泰微电子带动了长川科技、晶导微电子等电子信息上下游企业落户高新区,集成电路产业链在高新区基本实现闭环。

“项目落户高新区,是因为我们真切感受到内江高新区对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的前瞻性和对相关领域人才的求贤若渴。”四川明泰微电子有限公司负责人郑渠江表示,这里的电子信息产业上下游产业链正在不断完善,这对于企业来说,能够更容易地找到合作伙伴,形成产业协同效应,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极为有利。

在一次产品研发过程中,该企业遇到了技术难题,需要寻找特殊的材料供应商。本来以为会很困难,结果通过内江市政府组织的产业对接会,企业有关人员结识了本地一家正在转型的传统材料企业。双方一拍即合,共同研发出了符合公司要求的新型材料,不仅解决了技术难题,还帮助那家本地企业拓展了业务领域。

围绕产业链布局人才链,内江高新区紧盯重点产业领域,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推动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相融合,下好“产才深度融合”棋。

如今,一批批教授、专家受邀上门指导,一位位高端人才带着项目来此创业。产才融合的强劲“引擎”,激活了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

筑巢引凤:人才“繁花”结出产业“硕果”

近日,内江高新区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雄富智能显示面板精深加工项目平台入选《四川省制造业重点中试平台名录(2024版)》。

中试研发平台是以高校、院所或企业科研平台为依托,为科技成果进行概念验证、中间试验的科研开发实体,也被称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后一公里”。

微信图片_20241108173738.jpg

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

川渝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产业中试研发平台以“政府引导+高校参与+企业共建”的模式,解决长期困扰科技成果从“成果到产品,再到商品”转化的难题。截至目前,中试平台已建成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共享实验室、芯片研发测试共享实验室、电磁屏蔽室、智能制造产业技术研发中心等。

作为中试研发平台的运营者,四川研跃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有关负责人邹升旭表示,中试平台计划建成100人的高水平科研团队;引入中试项目12个以上;形成成果转化项目至少6个;支撑创建100亿电子信息产业集群。

今年1月,谭述森院士工作站在内江高新区揭牌。院士工作站与区内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已促成科技成果对接10余项。

今年3月,聚焦智能制造,西南交大·内江智能制造联合创新中心、西南交大技术转移(内江)分中心、西南交大装备智能制造产教融合示范中心(内江)分中心落户于内江高新区,已柔性引进专家4名。

……

整合知产平台汇聚科技资源,打造金融平台助力产业发展。近年来,内江高新区与重庆猪八戒公司共建泛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整合线上线下知识产权服务机构,赋能企业知识产权新申请,认定高新技术企业20家。搭建科技金融服务平台,成功举办金融对接会18次,20家企业获得信贷1.11亿元 。

建强创新平台,打造英才汇聚“新高地”。今年,内江高新区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市级企业技术中心3家、专精特新企业4家。

精准聚才:构筑人才“强磁场”

11月12日,记者来到内江汉安孵化器。在内江亿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公司副总经理黎晓莹正和同事们商讨一个宣传策划。

内江亿橙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社会化媒体传播为核心,基于用户互动的科技媒体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四川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黎晓莹介绍,企业制定了人才培养机制,与电子科技大学、西南科技大学等单位建立了长效合作机制,目前企业有员工30人。

内江汉安孵化器总面积1.5万余平方米,是内江目前地理位置最好、办公环境舒适、配套设施齐全、入驻科技型中小企业最多的孵化器之一。2020年至2022年连续三年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考核评价中荣获最高等级“A类优秀”。2024年3月8日,获得由共青团四川省委和共青团重庆市委联合颁发的“川渝青年创新创业基地”。

截至2024年10月,内江汉安孵化器累计孵化创业企业360家,在孵企业100家,入驻创新型中小企业17家,拥有硕士及以上学历人才96名、科技创新人才76名;累计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30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8家、四川省上市后备企业1家、内江市大学生就业见习基地6家,开展校企合作成果转化项目达20余个,企业通过聘用或柔性引入各类人才近300名,累计引进博士科研团队6个。

周悦扬是一名高校毕业生,现在是内江数循数字科技有限公司的一名科研助理。刚开始,她担心自己的专业不能做好AI训练师的科研助理工作,但经过公司细致培训和实践,现在的她在AI项目理解、预标注和数据集加工等方面均展现出了很强的能力。

她说:“从最开始没有接触过AI数据训练相关行业,到现在能够独自应对和解决问题,多亏了公司的悉心栽培。”

内江高新区把科研助理岗位开发落实工作与产业发展、高企培育、成果转化等紧密结合,开发落实科研助理岗位1454个,不断壮大园区高质量发展人才队伍。

此外,《内江高新区促进产业高质量发展“1+N”政策体系》《内江高新区建设新时代人才集聚区若干政策》先后出台实施,拓宽人才引进路径,为人才提供更好服务。内江高新区已发放人才租、购房补贴670余万元,发放人才激励金60余万元,帮助企业争取“小微贷”“创业担保贷款”2085万元。

识才、爱才、敬才、用才。面向未来,内江高新区将持续推动形成以产引才、以才促产、产才深度融合的良性循环,为加快打造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集聚高地蓄势赋能。

(四川经济网记者 毛春燕 李弘 文/图)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