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四川经济网讯(记者 胡敏 文/图)11月29日,四川省长江十年禁渔新闻发布会在四川省农业农村厅召开。会上,四川省水产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强介绍了我省保护水生生物多样性的举措和成效。
四川省水产局党委书记、局长何强介绍有关情况
加强水产种质资源保护。今年1月新建大渡河上游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主要保护国家一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川陕哲罗鲑和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青石爬鮡、重口裂腹鱼等物种。截至目前,全省已建立国家级、省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达40个。
大力开展珍稀濒危物种繁育技术研究。加强重点物种人工繁育技术攻坚,今年4月长江鲟天然水域产卵场改造与自然繁殖试验取得成功,为实现长江鲟野外种群恢复重建迈出了重要的一步。加大川陕哲罗鲑保护力度,今年4月,繁育出的子二代鱼苗有3500余尾存活;5月,经中国科学院、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专家现场踏勘和讨论鉴定,“川陕哲罗鲑全人工繁殖技术研究”成果通过了以中国科学院曹文宣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验收,标志着该物种全人工繁育技术终于实现突破。
规范开展增殖放流。我省已连续十年,每年在6月6日与全国同步开展“放鱼日”增殖放流活动。今年以来,全省共放流各类淡水经济物种和珍稀濒危物种2000多万尾。同时,加强宣传引导,规范社会公众放生行为。
科学开展渔业资源监测。我省成立了农业农村部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四川站,今年在全省共设置134个监测点位,覆盖了全省60%以上的水生生物关键栖息地。全年开展2轮监测工作,据监测,全省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数较禁渔前上升2个等级。
此外,四川还严格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审批,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严厉打击非法捕捞、交易、食用水生野生动物及其制品行为,全力保护好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