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热线:028-86696397 商务合作:028-86642864

当前位置: 四川经济网 > 市州 >新闻详情

泸州市龙马潭区:“农文旅”巧联姻 解锁共富密码

2024-11-30 19:27:32 稿件来源:本站原创 编辑:郑红梅校对:朱珠责任编辑:杜静审核:杨璐

立冬之后,伴随着冷空气南下,泸州市龙马潭区迎来了一年之中的低温天气,但高质量发展建设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在龙马潭却持续着“热辣滚烫”的模式。

2023年12月,泸州市委九届七次全会对务实推进城乡深度融合发展进行系统安排,要求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把握处理城乡关系,抢抓窗口期全力攻坚,坚定不移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明确支持龙马潭建设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按照泸州建设乡村振兴“一圈一带两片”先行区重要部署,龙马潭区位于建设“一圈”的核心区,划定安宁街道枣子社区、胡市镇作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规划建设区域。

城乡融合发展成效如何?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建设有何进展?近日,记者来到龙马潭区胡市镇,通过深入探究该镇在推进全域城乡融合、实现共同富裕等方面的具体实践,了解龙马潭区在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推进泸州共同富裕试验区进程中所探索的路径。

示范推广“双季高粱” 增收致富促发展

龙马潭区是泸州酿酒高粱的重要产区,现有高粱种植面积4.2万亩。近年来,全区依托完善的农业基础设施和科学的高粱种植管理技术,实现高粱产量逐年提升。


双季高粱获丰收

今年10月16日,在龙马潭区胡市镇来寺村的双季高粱示范种植基地里,首批200亩示范“双季高粱”迎来第二季开镰收割。两季高粱亩产叠加,亩产量突破1100斤,是四川首例实现高粱两次种植、两次收获的种植技术。

什么是“双季高粱”?据龙马潭区农业农村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徐超介绍,“双季高粱”是指在同一年内,通过适当的农业技术和管理措施,实现高粱的两次种植和收获。“双季高粱”示范推广,是龙马潭区立足高粱产业发展需求,推出的一项农业新技术,有效实现高粱由一年一收向一年两收转变,提高土地利用率的同时促农增收。据统计,2024年,全区高粱种植实现产值11亿元,惠及农户2.3万户,带动户均增收4200元。

“今年以来,龙马潭区立足高粱产业发展需求,示范推广‘双季高粱’种植新技术,克服了入伏以来的高温以及入秋以来的阴雨天气,‘双季高粱’喜获丰收,两季高粱累计亩产值将突破4000元,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龙马潭区现代农业园区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唐一平说。下一步,龙马潭区将对“双季高粱”种植进行深度扩面,不断提高高粱种植效益,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同时,以“双季高粱”产业发展为契机,融合农业、旅游、文化等多个领域,逐步构建起集农文旅融合发展为一体的乡村旅游特色品牌,力争把“双季高粱”产业发展成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助农增收、推进城乡共同富裕的重要产业。

除此之外,龙马潭区还利用高粱收获后的土地农闲期,引导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集体经济公司等主体流转土地,探索引进万寿菊、大球盖菇、金松茸、金丝皇菊、彩色油菜等兼具实用价值、观赏价值和采摘乐趣的特色订单农业,既带动人气,又增加老百姓土地流转、务工收入,不断提高土地亩均效益。

创新打造消费场景 “乡村共富体”初见成效

随着农业产业基础的不断完善和推进,乡村的活力得到了空前的激发。在消费升级的驱动下,市民的出游频次增加,对假日生活质量的要求提高,乡村小院、农家乐等消费场景作为一种创新模式,正在龙马潭区范围内蓬勃兴起。


岩上小院

11月21日,记者在位于龙马潭区胡市镇来寺村的岩上小院看到,占地面积2000余平方米的小院被郁郁葱葱的植被所环绕,一座座精致的小屋静静地矗立在旁边,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的怀抱。院内座无虚席,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或成群结队地围坐在美食旁,大快朵颐;或三两知己,围坐品茗,畅谈人生;或在庭院的一隅,寻找一处心仪的景致,留下自己的足迹和倩影。

“岩上小院提供了烤肉、火锅等美食,近期根据天气变化以及顾客需求,我们还上新了围炉煮茶和暖心土鸡汤锅。客人在这里不仅可以喝茶聊天、棋牌娱乐、拍照打卡,小院里还设置了秋千、滑滑梯、玩具车等娱乐设施,非常适合一家老小前来休闲体验。”岩上小院经营者王千月是一名95后大学生,发现家乡农业基础设施越来越好,2023年便萌生了回乡创业的想法。说干就干,小院规划、绿植装饰、灯光布局、菜品研究……从设计到开业她都亲力亲为,今年7月,岩上小院如期开业。据王千月介绍,营业4个月来,平均每月都有近千名游客光临,节假日单日最多可达200人左右。

消费场景的打造不仅推动了城乡融合发展,还带动了周边村民就业,提高村民经济收入。在岩上小院,除了王千月一家三口,还聘请了周边村民担任服务员,解决了村民就业问题的同时,带动了乡村经济的多元化发展。“我的愿景很简单,希望大家想到一个安静角落休闲的时候,就能想起我们胡市镇来寺村。也呼吁大家开拓思维,勇于尝试,为追求美好生活不懈努力。”王千月说。

在龙马潭,这样的“乡村共富体”初见成效。近年来,龙马潭区积极探索农旅融合发展新业态,推动滨河休闲观光路、彩色步道、悬崖栈道等农旅项目建成投用,农耕研学基地、蘑菇采摘基地、向日葵花海等项目以及“开秧门”农耕文化节、田园露营活动等初见成效,引入社会资本,与集体经济合作打造“虾哥的传说”夜宵店、小龙虾垂钓基地、“洞子上·瀑布餐厅”等经营主体,集体经济活力更加凸显,沿濑溪河消费场景示范带逐步呈现。

基础建设如火如荼  城乡全域融合注入新动力

“乡村共富体”的打造,提升了乡村产业的附加值和吸引力,在推动乡村经济多元化发展的同时,也催生了拓展乡村消费市场的农旅融合新项目,将进一步推动城乡全域融合发展,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道路施工现场

龙马潭区十件重点民生实事之一的龙马潭区安宁街道枣子社区至胡市镇金山村段道路建设项目(北滨路延长线项目),在今年6月入场施工。近日,记者在胡市镇金山社区道路施工现场看到,运土车来回穿梭,工人们正在进行排水沟施工,现场一派热火朝天。据了解,北滨路延长线项目起于沱江西路,途中下穿渝昆高铁、隆黄铁路和既有的厦蓉高速公路,终点与胡蜀路相接。项目预计总投资1.2亿元,道路主线的长度约5.7公里,路面宽度为7.5米,采用双向两车道设计,配套交通标志、排水系统、安全护栏、路面标线等基础设施。

“目前,北滨路延长线项目已完成总投资的40%左右,预计今年12月底完成路基铺设,2025年1月进入沥青铺设阶段。”胡市镇党委委员、人大主席宋富英介绍说,项目完工后,一方面为周边村民群众提供了一条通往城区的快捷通道。另一方面,泸州城区市民到胡市镇金山社区片区休闲游玩更加便捷,将进一步推动龙马潭区城乡融合发展,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

据了解,胡市镇作为龙马潭区打造共同富裕的样板镇,该条线路通车后,将规划打造集蔬菜水果采摘、特色餐饮、特色民宿和休闲观光等业态为一体的农文旅融合发展近郊游基地,在完善基础设施的同时,有效增加周边群众的经济收入。

目前,示范带先期打造产业类、基础设施类、消费场景类、公共服务类等项目18个,总投资2.59亿元,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城乡融合共同富裕的重要衔接和试点示范窗口。

(陈星宇 四川经济网记者 庞玉宇 文/图)

相关推荐